战前,即使是林汉一家人,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们的设想是利用黑夜逼近美国海军,然后象挪威海战时那般,利用舰灵的“校正”能力,通过夜间炮战歼灭对手。
这一战术在挪威海海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关岛海战,同样也是战果辉煌。但在这之后,美国海军采取了针对的战术,靠着大量的远程侦察机进行拉网式地侦察,同时利用阿留申岛链岛屿群密集的特点,仗着雄厚的国力疯狂地修建岛基机场,硬生生地将战列舰逼在了“半天航程”外,根本就不给敌方利用夜色逼近发动炮战的机会。
结果,林汉等人最后只能利用航母攻击半径远的特点,加上“落后”的双翼机低空操纵性能好的优点,让航母上场担当主角。
预想中的大和号、信浓号、布列塔尼亚号上的460毫米巨炮和蒙大级战列舰上同等级巨炮互轰的场面,始终都找不到上演的机会。
甚至到战争结束,这一幕都没有发生过。后世后人回顾起这场战争时,这也是那些“大舰巨炮党人”最大的遗憾。
十一月九日晚,欧亚联军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战果。
在航母时代,两艘“过时”的蒙大级战列舰的沉没,并没有给美国海军造成太大的损失。但真正让美国人感到震憾的事有两件,一是音响自导鱼雷的出现,其次则是在这场海战中,联军再次无耻地利用“神使”开地图全亮挂发动的突袭战。
在1946年雷达技术依旧不够成熟的时代,这仍然是无解的难题。
战后,接替哈尔西担任太平洋战区最高司令官的斯普雷恩斯中将给杜威总统发来电报,声称前线的海军士气极其低落,前线医院中“人满为患”——大部分都是装病的,这场“不公平”的战争美国海军已经无法再打下去了。
似乎是在配合斯普雷恩斯中将的报怨,十月十五日,美国各大城市爆发了激烈的反战游行,华盛顿白宫门也挤满了人,无数人涌上街头高呼“停止战争”,“让孩子们回家”的口号。
不仅民众上街反战,就连各大造船厂的工人,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发动罢工行动,要求杜威总统停止这场“看不见希望的屠神之战”。
而在美国政府内部,同样也有本方议员提出“停战和谈”的建议,并很快在国会中获得了多数支持。
这个时候,哪怕是杜威总统再强硬,这场战争也已经打不下去了。
1946年十二月一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同意和欧亚联军就停战一事开始和谈,并很快得到了对方的回应。在这之前,双方其实在私下里已经进行了秘密勾通。
十二月三日,交战双方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从英国格林威治时间十二月四日凌晨零点,双方进入全面停火状态。
十二月五日,双方宣布将在欧洲的中立国瑞士进行和平谈判。
圣诞节过后,到了1947年一月三,经过准备,美国代表乘飞机飞过大西洋,进入欧洲,而后转道瑞士日内瓦,开始了漫长的“和平谈判”。
谈判从一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当年五月初才宣告结束。
争论的焦点,无非就是两个地方问题:一是美国的“保护国”菲律宾问题,二则是夏威夷问题,而后者是谈判一直持续到四月的主要原因。
夏威夷群岛是美国将势力扩张到亚洲和大洋洲的桥头堡。无论是日本、英国,甚至是中国,都不想看到美国的“手”再伸到西太平洋上来。
日内瓦谈判时,三家坚决不肯归还夏威夷,一再要求将夏威夷“永久中立”化。在这问题上德国和苏联也支持中英日三家。五家声称,夏威夷是美国从前使用非法手段强占的,现在理当放弃。
杜威总统坚决不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签定“丧失国土”条约的美国总统,在这问题上死不松口。
谈判就这么僵了下去,并一度陷入破裂的边缘。
但在当年四月时,美国国内的发生一起意外事件,改变了谈判的进程。
四月十三日,美国旧金山港内的接受维护完毕的中途岛号航母正奉命跟随第四舰队离港出动,前往阿留申群岛执行替换前线军舰的命令时。舰队中的水兵里不知怎么掀起了一股谣言,声称这次替换命令是假的,真实的命令是杜威总统下令海军出击,要求海军在太平洋上和欧亚联军进行“决战”,以换取对手在日内瓦让步。
已经在几次海战中被极夸张的伤亡比打破胆气的美国海军,拒绝执行这个“送死的命令”——虽然实际上这是不折不扣的谣言,但心胆俱裂的美国海军,此时已丧失了“屠神证道”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