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收了两家坦克设计的特点后,克虏伯公司的坦克设计师,依汉娜的要求对维克斯坦克进行了以下的改进。
1、加强承重悬挂构件的强度设计,进行类似T25的改进,以便其能达到汉娜提出来的十吨坦克的设计标准。
2、参考T26的布局结构,改两人车组为三人车组。
3、扩大炮塔座圈,依汉娜提供的草图为参考,重新设计炮塔,提高后座空间距离,以便能安装一门40毫米/60倍径的反坦克炮。
虽然心急火燎的希特勒下达了1933年八月前就要交货的硬性指标,但实际上完全没有准备好的克虏伯公司,一直拖到当年十一月才开始量产坦克,第二年一月仅完成三百辆I号A型坦克的生产计划,而余下的240辆一号A型坦克,则是被奔驰公司和“艾瑞丝·蒂法”公司在此期间完成了订单。
主要原因还是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德国那糟糕的军工生产体系的因素。在知道德国军工体系生产如此拖沓之后,希特勒不得不从上台一开始就对德国国内的军工体系进战略性的调整,也影响到了该型坦克的生产。
不过此时的一号A型,只能说是一个半成品——为其配套的40/60倍径的反坦克炮,此时根本连影子都没有。古德里安的三个坦克教导师接收到的540辆一号A型坦克,都只能临时装上一挺7.92毫米的机枪凑数。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生产速度,节省成本,这批一号坦克虽然完全可以承受十吨的体重,但A型装甲都被减薄到8-12毫米,仅能抵挡步枪和普通机枪子弹,使用专业的反坦克枪就可以轻松地击穿其正面装甲。
这一批的一号坦克中,十吨重的B型只造了二十辆用于测试底盘测试,以便为将来的改进提供经验。
该型坦克虽然就战斗性能而言极差,但也有先进的闪光点在于,和其原型维克斯坦克相比,车体前部被拉平成一整块六十度倾斜的装甲板,其外型和未来1936年型的维克斯坦克十分接近,只不过炮塔换成了一个更加硕大的炮塔以方便将来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
此外另一个先进的地方是其为了便于生产,整个坦克底盘外型设计时是“用直不用曲”,尽可能多地减少拐角折叠阶梯构造,尽可能地“使用整块装甲板”,其外观看上去有一种流线型的“流畅美”——早期的坦克设计,甚至可以说是1942年的前,各国的坦克设计,在外形上都十分地奇葩,无论是苏联的T26、BT5、BT7,或者英国的那一票巡洋坦克或步兵坦克,或者法国坦克,以及美国的M2、M3系列,也包括历史上德国的一号到四号甚至是虎式坦克,其车身外型上看上去皆象梯田般,高低不平,又是直角又是拐角。这种设计毫无用处不说,既增加了制造工时,又严重影响了防御强度,美观性上,更是可以用“丑得要命”来形容。
这种糟糕的坦克外形设计,历史上各国要到战争进行到1941年后,才逐渐地意识到原先的这种外型设计简直愚蠢至极,这才纷纷开发出拥有“流线型般流畅”外表的坦克。
一号A型坦克装备德国陆军教导师,由于其漂亮的流线型外观,很快得到了坦克兵们的喜爱,为其取了个叫“婚车”的外号——意思是说可以开着这款坦克去娶妻。
此外另一个先进之处,就是该型坦克虽然是作为训练车装备部队,却早早地装备了最先进的晶体管电台和车载通讯系统,对协同作战来说意义重大。不过该型坦克在参加西班牙内战时,德国为了不过早暴露电台的重要性,故意拆除了坦克上的电子设备。
一号坦克装备德国陆军装甲教导师后,在官方的宣传中濒濒亮相,并一度成为媒体上耀眼的明星。当时,英国方面故意将一号坦克的照片和维克斯6吨坦克的照片摆在一起做比较,指着他的悬挂嘲笑德国人无耻地抄袭了维克斯坦克的悬挂设计,并故作不屑地道:“不要以为搬了个脑袋(指炮塔),披了件新衣服(指车体外型的不同),我们就认不出你是抄袭我们的设计了”。
一号A型装备部队后,问题不少,首先就是遭遇发动机马力不足的问题,其原先使用的是100马力的风冷式汽油机。其用在减重版的七吨级的一号A型坦克上也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勉强够用。
而用于十吨重的B型时,动力问题就非常明显,则是由于发动机马力不足三天两头出问题,不得不重新选用新的发动机,也就是后来开发出来的C型。
C型更换了一台120台马力的水冷式汽油发动机。不过这时由于军方的生产重心已经转移到二号坦克上,C型坦克只拿到了200辆的订单,其全部都由艾瑞丝·蒂法公司在1934年时生产完毕。
此时德国军方虽然已开发出PAK36 40毫米/45倍的坦克炮,但是林汉和汉娜都知道在未来的西欧战线上,40倍/45毫米的坦克炮根本啃不动英法联军的坦克,所以对生产这款坦克炮根本就不热心,依汉娜的建议,希特勒要求将炮管长度提升到60倍径。
由于这种长度的炮管,其炮管生产任务和博福斯高炮重叠。加上当时中国战争爆发,官方要求优先给40毫米博福斯高炮生产让路,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40毫米坦克炮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出来的40毫米坦克炮,也被更先进的二号坦克抢走。所以到C型为止,一号坦克始终都被迫使用机枪作为主要武器。
一号D型是1934年六月开发出来,将一挺7.92机枪更换成了20毫米机关炮,总算让这款坦克换装了火炮。此时德国坦克的生产重心已完全转移到二号坦克上,专门生产的D型坦克产量极少,全部产量不到二十辆,军队中装备的D型,大多数是从现有的A-C型中升级而来。
E型是换装了30毫米MK108机关炮的版本,和D型类似,皆是从旧型号改进而成,专门立项生产的是一辆都没有。这个型号的坦克主要都出口西班牙参予西班牙内战,由于出口时德国人故意拆除了坦克里的电台,加上火力贫弱,其在西班牙战场表现一般。不过西班牙共和军在接收了一号坦克后,通常是将被打坏的报废的T26坦克上的45毫米坦克炮安装到一号坦克上。由于一号坦克的炮塔是为40毫米/60坦克炮设计准备的,安装使用T26的45毫米/46倍径炮根本不成问题,倒是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但装甲太薄的缺点一直为西班牙人垢病。
F型是波兰战役前出现的,这个时候一号坦克终于结束了只有装甲只有8-12毫米的尴尬,根据战争需要进行了装甲防护升级,将全重增加到了十吨。
G型是1941年法国战争结束后出现的,其火炮安装的是从缴获的法国B2坦克和S35坦克上拆卸过来的47毫米/35w倍坦克炮。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陆军从法国人身上缴获大量这种型号坦克炮,出于废物利用的原因,将其用于给国内的1号坦克进行了火力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