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特意领我来这个地方的吗?”
“撒,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巧合吧?”一色抿嘴笑了笑,没有说话,就这样转过头去。
当然,就和一色所说的那样,那个晚上,我一直“偶然”地没有遇到小木曽前辈。
-------------------------------PS-----------------------------------
最后彩羽的那段剧情不想再放在新一章水了,就在这里一并放出来了吧,总而言之这章我很用心的写了,结衣的想法,一色的想法,包括最后我想表达的意思,怎么说呢,大家闲得没事的话就仔细理解一下吧?
总而言之下一章就是例行的终章扯淡了,第三卷的长度真是超出了我的预料。然后我会写一下前三卷的总结,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前三卷主角的这种中二(高二)的变化,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从第四卷开始,主角也许会装几个****,当然,要开始正儿八经地放药了——之前给小春喂的那些药都不算药。不过这本书的感情线一向被我隐藏得很好是吧,所以药的毒性不会太强,大家应该可以放心食用,不用像病娇那么不舒服。
------------
第终章
由比滨和也的高中阶段性总结——之三
自由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一种基本价值,我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会去耻笑作为价值观本身而存在的一种价值,至少,在我看来,对于个人的自由的向往,做出个人的自我支配,应该是每一个人所期待的。
对于个人自由,人们最经常说的一点是“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这当然没有问题——然而,说出这句话的所有人,就好像,他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自由一样,或者说,就好像他们觉得他们已经获得了自由一样。
事实上,自由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困难,做出自我支配,也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困难。
我之前有提到过饭冢部长一味依赖北原前辈而放弃思考时的对形势的误判,那是不自由的表现。从他的角度来看,他不一定不知道如何决策才是对他自己最好的,但是他却放弃了做这个决策的机会,因为习惯性的对北原春希的信任,以及深信“北原春希一定比饭冢武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一点”,才让他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当然,许多人可能会觉得饭冢部长的这种行为只是个人行为,换做他们自己肯定不会做出类似的决策,也许也有人会认为饭冢部长的做法没有错误,毕竟,把问题交给专业人士,总比自己来做这件事要更好。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饭冢部长“没有经过思考”的这一点,虽然结果一样,但是中间的操作过程不一样,是有本质差别的。经过了思考再将选择权交给别人,和没有经过思考而酱选择权交给别人,这就是一个自我支配的成立与否的过程。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这自然也无法称之为个人的自由了。
然而,更加可怕的是,更有一些人,在经过思考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做到自我支配——没错,我想说的是鹤见留美。我已经告诉了鹤见她的未来,鹤见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未来,然而,她却主动选择了那个让自我贬低,让自我价值无法得以彰显的未来——只是因为她需要适应这个集体,适应这个社会的大环境。
那么,自己做出选择,选择了抛弃自己的自由的鹤见是自由的吗?我必须说,她是不自由的,因为,她没有尊重自己的本心做出自己的判断——即使这个判断是她自己做出的。如果没有社会大环境的逼迫,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压力的束缚,鹤见是不会做出这种选择的。
自己经过思考后做出的选择就是自我支配的自由选择,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伪命题,要问为什么,去问那些极权国家的人民吧?他们选择了服从领袖,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是,谁又敢说,他们的这些做法,是属于自己的想法呢?
所以,通过鹤见留美,我们知道了,即使一个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一个社会的大环境,一个大的生存条件,也会阻碍个人做出真实的自由判断。
那么,如果你处在一个自由的对你没有束缚的大环境中呢?这个时候你通过个人的思考之后做出的选择就一定是自由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冬马和纱给的。盲目追从着她的母亲的背影的冬马和纱,会因为母亲的一句没有任何强制力的话而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的冬马和纱,她做出的这些选择当然是自己思考后的结果,但是,这依然不是自由的选择。
冬马和纱的本性是喜欢钢琴的,这点在和她进行短暂的对话之后就可以判断出来,然而,她却因为一席对自己没有强制力的话而强行压抑了自己的这种本性,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作为钢琴家的她的那种感性压制了理性,因为她无法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自己最需要什么,自己最喜欢什么,自己最想要什么,这才使她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在被我指出这一点之后,她依然无法用理性战胜自己的感情,这就更证明了,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无法很好地控制决策过程中感情对自我支配的蒙蔽的话,他依然是不自由的。
所以,结论就是,对于自由的讨论,不应该是针对自由的程度的讨论,而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存在与否的讨论。
首先,有的人会放弃自己思考的机会,这已经是失去自由的最典型的情况;其次,在人们自己思考的情况下,社会的环境压力也许会逼迫你做出违背本性的选择,这也是不自由的;最后,即使没有社会的环境压力,人类自己也往往无法克服自己在感情上的缺陷,理性被感性所替代,做出冲动的决策,这当然也是不自由的体现。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呢?答案很简单,在人不知道自己是不自由的情况下,由其他人告诉他们,你们的本心到底是什么?这也许很狂妄,很自大,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这一套理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当然,作为旁人,要判断出其他人的本心究竟是如何自然无法做到百发百中,然而,在其他人已经做出非正确的判断的基础上,用另一种非正确的判断来代替一种非正确的判断,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是不会有所削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