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帝与士大夫共天下,那时候的始皇帝对自己的施政方略第-
次有了怀疑。
秦统天下用法治, 然法治亦苛,天下统一之后, 中原皆秦地,秦法虽好缺不利于千
秋万代。
故设立七十二博士,向山东士子示好,然则诸子百家野心太大,意图把控朝廷,是
以不荡平诸子百家,大"二二零"秦帝国永无安生之日!
一念之间,始皇帝与山东士子之间关系破裂了,焚书坑儒,不仅仅杀得方士,亦是
在决诸子百家的根基。
面对一一个一统中原六国,文治武功天下第一的皇帝,决裂就等于报复,等同于杀戮。
尽管死得那些人不是堂堂正正的士子,可诸子百家亦是用鲜血和尸体,让山东士子
清楚了始皇帝的果决,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仇恨。
对于这一切,贏斐更加清晰地感知到秦法的高深之处,因为法治才是历史的车轮旋
转之处。
后世的列强无不是以法为先,哪怕是华夏,最终依然走回法治的路上。
正因为如此,他不可能重蹈覆辙, 绝对不会重走始皇帝的老路, 既然已经与山东士
子决裂,那就不共戴天。
没有儒家,没有那些显贵,大秦帝国还有法家, 甚至于结合未来的见识,可以培养
出新的诸子百家。
陇西的工科院、农科院无不不是如此建立起来的。
所以,从赢斐开始,从未在意过那些号称诸子百家正统的人,因为这些人都是可以
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