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众臣,贏斐高声道:“诸事皆决,只是大军东出,当以何人为将?"
自始皇帝登基执掌朝廷以来,大秦帝国从未缺乏过武将。
毕竟大秦以武立国,最不缺战将, 老秦人悍勇无比,骨子里的性格粗犷勇武,这种
性格适合武将,而不是文官。
自然而然,老秦人善出大将。
秦风之中只有无衣而没有蒹葭,并不仅仅是山东的嘲讽与鄙视,而是一件真实的情
况。
正因为秦风之中只有无衣,没有莱葭,这也是大秦自立国以来,对于山东土子疯狂
吸收的原因。
从百里奚到商鞅,张仪,从范睢到吕不韦,李斯等人
几乎在大秦之中,叫的上名字,拿得出手的文官重臣都是山东士子。
故秦之土,老秦人根本就没有太过于出彩的文人0
可随着一统天下,大秦世代皆秦将的老秦系、崤东系都纷纷凋零了。
不管是世代忠勇的蒙氏,还是将才辈出的王氏,终究是没落了。
帝崩于沙丘,何尝不是大秦帝国诸多将才功勋凋零的开始。
经过赵高乱政,曾经谋臣如雨,将才如云的大秦帝国只剩下了通武侯王贲,河东郡
守喜等人,可谓寥寥无几。
若不是陛下曾为雍君之时,培养了不少将领,包括现下的十大将军其中八位皆为陇
西人士。
恐怕秦国就无可用之将了。
尽管如此,任用何人为东出主将,对大秦帝国而言,依旧是-个大问题。
这一点,赢斐心知肚明,大秦朝野上下也一清二楚,这便是他们沉默的原因。
就算是大都督尉缭, 左军都督王贲也在下意识的回避这个问题。
因为举朝,上下,不仅仅有老臣,更有新臣,或许老臣子都赞同通武侯王贲为将,可
新臣子未必会选择通武侯-
时间,群臣之间即没有激昂争论, 也没有议论纷纷,而是陷入了死-般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