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南王申阳为首,四王一一走进了总账之中,诸王以及各国臣子纷纷依次就坐。
众人依次坐定,河南王申阳平淡地点头。
环视全场有顷,只见他右手一伸:“列位,这一次四国会盟,全赖唐11睢之功。
“唐睢乃孤之国相,这几日会盟事宜皆是他操持,相必列位想是很与他相熟了。”
“以孤只河南国相为这一次的会盟大典掌笔大臣,诸王以为如何?”
“善!"
诸王纷纷点头称善,以示同意。
因为他们对于此,并没有太大的要求。
会盟大典的掌笔大臣,必然是要有人担任,既然申阳要求,他们自然是不会反对。
见到诸王点头认可,位于西侧的唐睢朝着三王肃然拱手,道: "唐睢参见三王。
礼罢,唐睢立即走向河南王主案右前方摆有笔砚、羊皮的长案前入座。
他心里清楚,诸王认可是一回事,但是他的身份又是一回事。
唐雎只是河南国的国相, 却不是其他国的国相。
与此同时,河南王申阳左手一伸:“韩国司徒张良之名天下皆知,命他为会盟护军
诸王以为如何?"
申阳清楚, 好事不能全部都由他占了。
如今唐睢一力促成会盟, 以他为掌笔大臣自是无不可。
而若是会盟护军还是他的心腹,必然会让接下来的会盟大典,横生波澜。而张良名
震天下,担任护军极为合适。
“子房先生大名,我等如雷贯耳!”
诸王笑了笑,道:“自是可以!”
这一刻,张良从长案后站起来,对着诸王肃然一拱手:“张良参见三王。"礼
与此同时,三王相顾探询,却都是不动声色,面色矜持。
他们都清楚,这一次的会盟,隐隐以河南王申阳为首。
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河南王申阳为首,已经是一种人人公认的事情了。
由于唐睢为会盟大典掌笔大臣, 自然是不能继续担任司礼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