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这里,周易心里顿时就是一动。他感觉自己已经发现了史密斯周最大的秘密,而这也就让他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起了这个故事来。而此时,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史密斯周仍在继续。
“我成功了。从黄帝到少昊,从少昊到颛顼,从颛顼到帝喾,从帝喾到尧和舜。几百年来我一直在暗中辅助着这些人皇,以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身份。直到我等来了禹王,又一个天命之人。”
“天庭之中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相争,共工不敌祝融,一怒之下舍身撞断了天庭的支柱不周山。天柱倾塌,使得天庭和人间瞬间被打出了一个通道,涛涛天河之水从天而降,灌入江河,使得天下洪灾四起,民不聊生。禹王的父亲鲧是有崇部族之主,他为了治水,从天主那里盗息壤以治江河。后来被天主发现,命祝融斩于羽山。而在鲧死后,他的儿子禹挺身而出,接过了他父亲的重任。”
“大禹治水便是如此。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治水只是其一。天灾不足惧,人祸更为患。和滔滔的洪水比起来,那些作乱的凶神和妖魔才是最为害人的所在。禹王治水,治的不仅是水,更是那到处生祸的凶神恶煞。这也是我的职责,从黄帝到禹王,我一直在暗中进行着这一切。而直到禹王治水,我才算是把这个任务彻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
“禹王是天命所归,他的存在不仅让遍及九州的洪水退却,更是让那些九州之上的凶神们尽皆伏诛。这一份功绩天下无人可比,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功绩,他也被天庭所忌惮。我知道在这么下去,禹王也难免步上黄帝的后尘。所以我给了禹王一个建议,那就是改天下为一家,向天庭暂时地曲意迎合,以称臣之势号为天子,来避免天庭对人族的忌惮。”
“这样做虽然会让禹王背负上骂名。但是却足以给人族争取时间,让我那个谋划了千年的大计得以实现。可以说,人族之兴亡已经担在了禹王肩上,而禹王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
“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人皇变成了天子。天庭可以高高在上,安心享受人间万民的供奉,就此高枕无忧。而只有我才知道,这是人族对天庭战争的前奏。从这一天开始,人族将秣马厉兵,只等待那最后一天的到来,好将整个天庭整个地翻覆过来,彻底清算以前的旧账!”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成也天命 败也天命
史密斯周咬牙切齿的表情,实在是让人看不出来他是在讲述一个浓缩了几千年历史的神话,一个人族的血泪奋斗史。但是他所讲述的东西的确是和这些有关,并且随着他的讲述,这个故事也变得越发地深邃了起来。
一个种族的崛起是不可能光明伟岸的,这里面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阴谋存在着。而史密斯周现在所做的,就是把这个阴谋一点一点地向着周易揭开出来。
“禹王成了人族的第一代天子,但是正因为他成为了天子,我才不能继续辅助在他的身边。天地八主在密切地监视着他,如果被他们发现了我的存在,那是我所谋划的一切都会受到影响。我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继续兵解,以转世之身游荡在这个世界上,默默地谋划着一切。”
“又是快两千年的时间,我的布置终于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就是一个如同轩辕和禹王那样的天命之人。天命没有让我失望,他果然出现了。而这个人就是赵政,秦皇祖龙!”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太白的诗的确是一言道尽了始皇帝的雄才伟略。毫不客气的说,以始皇帝的天人之姿,即便是和皇帝还有禹王相比都是毫不逊色的。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族来说,他最大的功绩应该是一统华夏,书同文,车同轨,万象归一。但是始皇帝真正的功绩远不仅于此。在我看来,他最大的功绩应该是征伐天庭,翻覆天地才对!”
“征伐天庭?”听到这样的一个说法,周易忍不住皱起了眉来。黄帝和大禹的历史太过遥远,根本没有切实的历史记载可以考证。所以只能是史密斯周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始皇帝可不一样。从战国到秦朝的历史可是清清楚楚,就算是其中有点偏颇,也绝对不会偏差到哪里去。而对这段历史很是熟悉的周易可是一点也不记得,始皇帝干过什么征天的大事。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里,征天这种事情肯定不会是一件小事。就算是不见于正史之中,野史中也会有相应的记载的。但是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吗?周易很清楚,没有。所以他很怀疑史密斯周这番话的真实性。但是看他言之凿凿的样子,又不像是在说家伙。所以思揣了那么一下,他就这么对着史密斯周问道。
“我有一个问题。你说你一直在以转世的方式暗中操作这一切。那么在始皇帝的时候,你的身份是什么?”
这算是一种试探。而面对这种试探,史密斯周微微一笑,就说出了这样的一个名字。
“方士徐福。那就是我那一世的身份,相信对于这个名字,你应该不会陌生吧。”
对于这个名字周易当然不会陌生,他几乎是立刻就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问了出来。
“徐福,是那个带着三百童男女出海寻长生不死药的徐福?”
“没错,那就是我,我就是那个徐福。不过长生不死药,这种事情还是以后再说吧。现在我们还是先继续之前的话题吧。我知道你心里在困惑着什么,你以为我说的这些话有些不切实际。因为你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中并没有相关的真实记载,对吗?”
“关于这一点,我能告诉你的事。这种事情的确不会有明文记载。但是,这里面确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说十二金人!”
“十二金人?”关于十二金人的事情周易也的确是有些印象,贾谊的过秦论里有着这么一段话,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表面上说,这是指秦始皇把天下的武器都收集起来,铸造出十二个金人,让天下的百姓没有武器来反抗他。但是对于这个说法,周易心里是嗤之以鼻的。
这种收缴兵器的方法真的有用吗?要知道,所谓的兵器从来都是人造的。只要有一颗反抗的心,手里没有兵器又怎么样。揭竿而起,斩木为兵难道就不能反抗了吗?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可不会这么想。
而且再说了,以秦始皇当年的兵马强盛,有必要畏惧这些吗?要知道,那可是威震天下,隳灭六国的强军,是当世最强大的骄兵悍将。六国鼎盛的时候都不能和他们为敌,更何况是六国的这些遗民败将。
说到底,不过是后来的那些学者专家们根本无法给十二金人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才会牵强附会地编造出这样的理由。而现在,史密斯周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自己知道十二金人的秘密。这就让周易忍不住地好奇,想要一探这其中的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