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和燕青出身河北,上了梁山之后,又大多在山东活动。对京中的事即使有些耳闻,又哪里比得上闻焕章这等人。
听到闻焕章说着朝堂重臣时,偶尔说起他和这些人交往的事情,甚至还点评这些人的行为。柴进、燕青二人,都被他唬得一愣一愣,将这个在东京城不得志的闻焕章,引为在野贤人。
卢俊义前世对此见得多了,只觉得闻焕章此举,和那些不得志的文人,并无什么两样。不过,闻焕章能和那么多的重臣相交,指点出的局势也和自己在史书上知道的相差无几。卢俊义倒是觉得,此人即使非惊世之才,单凭这份见识,便能对如今的梁山泊,有着很大用处。
因此,他对招揽闻焕章,心中更是热切。听到闻焕章说起蔡京、童贯,常以奸臣称之,卢俊义道:
“先生既知朝堂多有奸佞,即使胸怀才智,也难得到重用。”
“为何不想法自谋出路,到外地造福一方?”
闻焕章这些年居在东京,对朝中局势看得一清二楚,哪不知自己一身才智,恐怕无法得用。只是,他的出身不高,也没取得功名,即使托关系谋到官职,品级也不会高。所以这些年来,他在东京城名声虽越来越大,却一直没有机缘,谋得一官半职。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在察觉时迁后,打起梁山泊的主意。想要通过梁山泊,谋得惊世之功!
只是,他的打算虽好,却没料到卢俊义对天下的局势,比他看得还清。谋划不成之下,为免梁山泊觉得受了冒犯,以后找他麻烦,闻焕章也只能贡献才智,助梁山泊谋求招安。
听到卢俊义说起自己心事,闻焕章一时之间,不免长吁短叹,道:
“此事谈何容易!”
“大宋冗官之患,可谓世人皆知。”
“连那些有官身的都难谋到实缺,我这等没有功名的,又如何谋个实缺呢?”
将自己心中郁结,向三人发泄出来。
柴进刚刚在听到卢俊义所言后,便已猜出卢俊义多半想招揽闻焕章。他虽然对此不太看好,却同样觉得若是能得到闻焕章相助,梁山泊招安之事,又会多几分成算。
想到这儿,柴进向闻焕章道:
“先生此言谬矣!眼前不就有机会?”
“我梁山泊招安之后,若能占据州府,朝廷必然要安插人手。”
“如果外人不去,先生主动请命,那时又怎会没有实缺呢?”
“凭我家元帅对先生的看重,即使主政一方,也是大有可为!”
拿梁山泊招安后的未来,诱惑闻焕章投靠梁山。
燕青这时也知道了卢俊义留闻焕章说话的意思,同样附和起来。卢俊义见此,更是将话挑明了,道:
“先生如此大才,岂能埋没山野?”
“若是先生不弃,我梁山泊愿以军师之位,等待先生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