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也太...要我解析一些技术出来...解析个屁!简直就是一件唯美的艺术品!”
在华国腹地的第一飞机设计场,总设计师王建看着自己面前这一台犹如来自未来的战机不断的发出惊叹。
在T7那边完成大体的组装之后,蜂后战机就被秘密转移到了这里,这里有更大的空间可以继续这一台战机之后的调试和研发。
虽然没有打算大批量的采购,但是这一台战斗机如果可以实现,那么上面有太多的技术可以拿来做技术参照了。对整个华国的军//工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而王建在知道蜂后的存在之后,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因为不能回家过年的郁闷也一下子消失了。
蜂后不能说没有战斗力,一架现代化三代以上的战斗机如果出现在蜂后的电子战捕捉半径之内超过五分钟,飞机类的大部分电子设备都将自我过载烧毁。
没有常规武器,也无法携带任何挂载,但却是当今空战绝对的王者。
在不载人的情况之下,最高五马赫的飞行速度可以让它将任何现役战斗机当做麻雀来溜,和空空导弹的射程小于电子战捕捉半径,低空防御导弹又会被其强大的雷达捕捉,利用其高到可怕的机动进行躲避,甚至直接逃出其锁定范围。
只不过,电子战是其最弱的能力,如果可以编制成为完整编队的话,也就是配置二十架工蜂战斗机和六十架蜂巢轰炸机。
目前工蜂战斗机只有概念,暂且不谈,但六十架轰炸机在不谈核的情况之下,其可以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数千架轰炸机可以对敌军造成的恐怖破坏。
特别是T7这边设计的自杀式无人机,造价不到两万,却可以精准制导,末端飞行速度接近一马赫,并且最大可以佩带40千克以上的TNT炸药或者同等重量和体积的高效炸药。除了反步兵以外,还具备一定的反坦克和反直升机的能力。
而这个只是众多无人机之中的一种。针对每一种单位,T7都设计了专门的无人机去应对,可以做到精准的低成本灭杀。一旦出现,将是未来战场绝对的主宰。
唯一可惜的就算,蜂后太贵了,不谈造价,就谈使用的能源,是T7那边研制出的一种特殊压缩能源,起飞一次一套房没了,维护一次几套房没了,根本养不起。
如果按照T7的设想利用蜂后武装华国的话,恐怕不需要别过来打击,华国自己就因为撑不住蜂后和其相关的战斗机产生的恐怖后勤压力而自我崩溃。
所以,目前蜂后装备军队不可取,但就制造和研制一台,还是没有问题的。
“上面的意思是我们的六代机对标工蜂的性能,下一代轰炸机对标蜂巢,而蜂后的话,目前作为电子战技术储备吧。太贵了。”
另外一个设计师来到王建的身边说道,这个也是目前T7会将蜂后和相关研发人员派过来的原因。
“下一代轰炸机对标蜂巢没问题,六代机对标工蜂就有问题了。慧子没有实战数据,所以对工蜂的理解有错误。工蜂不应该是高效的空空格斗战斗机,而是挂满导弹且拥有末端强制加速能力和在高空机动飞行能力的廉价飞机。”
王建见此说道。
蜂后的设计没有问题,蜂巢的设计也没有问题,而工蜂的设计他在看到之后就感觉问题太大了。
因为,再强的战斗机也无法保证敌方的战斗机绝对无法突破防御网,对蜂巢轰炸机发动攻击,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撑到蜂后通过电子战将其歼灭。
所以,工蜂最好的设计模式是在考虑一定隐身性能的情况之下,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丢掉,将机动能力和荷载能力拉满。遇到敌方战斗机就导弹齐射,导弹干不掉就依靠自身强大的机动性直接撞上去。
只要工蜂比敌方战斗机便宜,那就是赚的。
至于说电子之类的?全部依靠蜂后,蜂后就是整个战斗群的主体,电子安全之类的蜂后无法做到制霸,那么这种战术就等于扯淡,也没有必要设计性能过高的工蜂。
而会造成这种失误,主要是慧子对军方战斗数据过少导致的。毕竟演算出蜂群战斗体系的慧子不是在互联网之中的那个慧子。得到的数据太有限了,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很正常。
“将工蜂的设计理念给无人机设计那边,我们要的技术在它身上!它的动力系数我们不能直接照搬,但有参照意义。等到重压转移技术出来,我们就可以试一试在载人的情况之下,把下一代战斗机的速度提高到三马赫以上。”
王建说道。
目前限制战斗机最高时速的主要原因除了发动机技术和材料技术以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进入超音速状态之下产生的恐怖重力。
按照五马赫的速度飞行上几分钟,里面的飞行员不死也重伤。所以就必须要研发一种可以大幅度减弱这种重力的技术。
T7那边目前的思路是重力转移,并且已经有了眉目。按照他们六代机的研发进度来看待话,那种技术会在六代机完成之前被研发出来。
“其实,我最看好的还是这个没有被完善的技术。光学隐身!”
另外一个工程师见此说道。
光学隐身目前并不存在,虽然有研发过,可因为材料学的关系,最终都放弃了。
但是,T7那边为了实现全息时代,在不断的尝试各种材料。在尝试之中,T7就研发出了一堆对全息时代没用,但是对其他领域却有着巨大作用的材料。
其中就包括准备用在蜂后上的光线隐身的材料。只要可以做到光线隐身,那么蜂后就可以做到真正的隐身。
至于说雷达?被捕捉到也无妨,对方不可能拿洲际导弹那种东西去打蜂后。而目前左右的反导武器的捕捉半径都比蜂后的电子战作战半径小。少部分捕捉半径大于蜂后电子战作战半径的武器就可以被导弹提前检测到,让蜂后提前进行跨区域逃离,或者让蜂群轰炸机发射反反导导弹。
“上面说现在有一个技术有可能会让我们得到大量廉价得到的矿物。所以,在研发的时候,也预留一下蜂群作战系统的可能。”
另外一个设计师提醒了一句。
“大量廉价的矿物?去太空采吗?那样做怎么可能会廉价?上面估计只是馋蜂群作战系统的强大而已。但养不起就是养不起。我们继续研发我们自己的就可以,上面也没有强制要求去研发。”
王建见此说道。
地球上的珍惜矿物有限,而组建蜂群战斗系统对稀有矿物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资金上根本无法满足。
外太空倒是有大量的矿物,随便一颗超大的陨石上就有足够地球开发不知道多少年的矿物,甚至月球上都有足够人类文明发展几百年的矿物。
但是,怎么廉价的拆回来才是问题。
王建可不相信航天的发展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做到太空采矿。
上面对眼馋蜂群作战体系他能理解,他自己也眼馋蜂群作战体系。可还是那句话,养不起就是养不起,强行发展只会步入那红色巨人的后尘。
...
在另外一边,华国最大的航天发展中心之中,一台卫星被小心翼翼的组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