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1 / 2)

🎁美女直播

寇准的意见阻止了妥协派逃跑避敌的主张。为了消除王钦若对宋真宗的影响,寇准把他从宋真宗身边调到天雄军前线去防辽兵。

十月,辽兵攻下祁州,向东南推进,经贝州,直扑澶州城下。这样一来,不仅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事实摆在面前,只有坚决抗敌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

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甚至当时的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现对大臣不祥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准促使宋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

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准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

当真的金龙旗在澶州北城楼上一出现,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欢声雷动,气势百倍。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后,仍回南城行宫,把寇准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几次派人探视寇准的举动。寇准与知制诰杨亿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寇准胸有成竹,使宋真宗不再恐慌。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却是孤军进入,供给线长,粮草不继。十月以后,辽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利。尤其是真宗亲临北城时,辽军先锋萧挞览在澶州城下被宋将李继隆部将张环用精锐的床子弩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契丹军心。因此辽国太后萧绰及大丞相耶律隆运估计在战场上捞不到什么便宜,便转而向北宋议和,企图从谈判桌上获得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

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

第1399章 无楼台相公 吴中四杰

寇准平时喜欢听歌,酒余茶后经常叫一些歌女唱歌排忧解闷。有一次,一个妙龄歌女来相府清唱,寇准见她面目姣好,听她歌声圆润,一时兴起,就赏她一匹绫缎。想不到歌女还嫌赏赐少,一脸的不高兴。

当时寇准身边有一个出身寒门的侍妾,名叫蒨桃,她见到这个情形很气愤,事后就写了一首小诗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荧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寇准读了蒨桃的诗,很是感动。默默想道:蒨桃诗说的对,这一匹一匹的绫缎,都来之不易,随心所欲挥霍是不应该的,就坚决改了,从此以后一直保持勤俭朴素的美德。

后来与寇准交好的处士魏野,他作诗称赞寇准:“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无楼台相公”的美号就这样叫开了。

后来的寇准逝世之后,雷州人民护送寇准灵枢北上,至雷州一渡口时,突然狂风大作,骤雨滂沱,大家无法北上,只好停下来,为了防止棺木被雨水冲走,大家就在灵柩前插上枯竹。第二天,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护棺之竹竟然长出新芽。后人为了悼念这位贤相,遂把此渡命名为“寇竹渡”,至今地名尚存。

关帝灵签第八十一签就是“寇公任雷阳”,这是寇准在雷州任职的典故。此签的意思是被人欺凌,暂时耐守,自可昭雪。

宋仁宗为寇准平反后,雷州人民“悼其屈,而哀其忠”,把寇准的住所改为寇公祠。

如今的寇公祠内,仍陈列着皇帝因寇准而下的一道道诏制。

历史上的名人对寇准的评价十分高。

范仲淹对其评价说: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北宋的王安石也对寇准充满了赞誉: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上面写道: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扶苏将寇准降生出去,他打算平定西域三十国之后,就让寇准去治理。

然后开辟航道,彻底将西域三十国纳入中华的土地。

接着,扶苏再次召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