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晴抿着红唇,巧笑倩兮:“公子,我觉得你功力大进,是不是有什么奇遇呀?”
萧月生笑着点头,说了自己西夏之行,从头到尾,什么也没隐瞒,如何刺杀西夏皇帝,如何真假难辨。
……
方雪晴明眸发亮,闪闪放光,随着萧月生的讲叙,时而激动,时而兴奋,时而紧张,神情变化多端。
最终,听得那佛骨舍利竟有那般妙用,抚掌娇笑:“这好得很呐,公子,这舍利别处肯定也有,咱们去取来便是!”
萧月生笑着点点头:“这佛骨舍利,乃是僧人一生修为所凝,常人不知其妙,倒便宜了我。”
方雪晴抿嘴轻笑:“这是老天厚待公子!”
“就算是罢!”萧月生笑道。
两人又说了几句,萧月生微阖双眼,继续调息,方雪晴也坐到他身边,一块儿吐纳练气。
清晨时分,对着朝阳练气,效果最佳。
萧月生闭上眼,内视启动,忽然发觉,丹田内的先天之气大增,虽然仍远达不到深厚,却陡增了数倍。
他大喜过望,马上明白,定是那些紫气之效果。
那些紫气,神秘莫测,乃滋润增强元神最佳之物,进入身体中,有一部分钻到了丹田内。
生命初始,由精气神衍化,神化气,气化精,精形成肉体,这些紫气既能增强元神,自然层次相高,进了丹田,顿化为了先天之气,积蓄在丹田中。
他心中大喜过望,如此进境,丹田内先天之气积累速度大增,不必太久,便能积蓄满丹田。
气满则外溢,会循身后督脉,上三关,下重楼,打通任督二脉,沟通天地之桥,完成筑基。
筑基,乃内丹修炼的第一步,最关键一步,所有的修道之士,几乎都被拦在这一关,无法入门。
随后几日,萧月生修炼更勤,乔峰三人可遭了殃。
乔峰施展降龙十八掌,段誉使六脉神剑,虚竹用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各自拿出绝招,应对萧月生的大涅槃掌。
萧月生以一敌三,却打得三人叫苦不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他身法如鬼魅,一晃消失,再一晃闪现,突兀而刁钻,往往出奇不意,令人防不胜防。
而他的大涅槃掌,浑厚强劲,变化如意,随心所欲,乔峰三人没有萧月生的神通,无法化无相为有相,看不清大涅槃掌,只能凭着感觉。
不过,三人各自本事过人,加之经过一段日子的切磋,如宝剑磨砺,终于光芒迸射。
联手之下,萧月生虽能抵挡,却也须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稍有差错,便能落败之虞。
……
一个月后,萧月生开始闭关,冲击天地之桥。
乔峰三人给他护法,只用了一晚上时间,萧月生出关,模样再次变化,身上的威严与光芒完全消失。
此时的萧月生,看上去泯然于众,毫无出众之处,眼神黯淡无光,手脚轻浮无力。
但他的动作却越发飘逸潇洒,仿佛带着莫名的韵律,看着极舒服,有如舞如蹈之感。
这是他的身体与天地间的某一韵律相合,融为一体,故看上去极美,难以抗拒。
萧月生满脸的喜悦,这一天已经盼了很久,踏入先天之境,意味着终于踏进了内丹术的大门。
长生不死,不再是一奢望,虽然路艰深远,却已经有了希望。
第161章 佳境
迈开内丹术大门,萧月生性子忽变,对一切淡泊起来,恩怨情仇,在长生不老跟前,皆如过眼云烟。
无论什么,比起长生不老,显得微不足道。
内丹术的修炼,艰深无比,想要成就,不修需得勤奋,还得机缘,悟性,悟得天地之道。
自此之后,他忽然抛开了武学,转而学文,武功在他眼中,反而成了小道,仅是自保之用,于修道无异。
……
于是,他开始厌倦了武林,准备脱身出去,不想再沾染太多的俗事,扰自己清修。
他如今乍入门,只讲究一个字——静。
修道之路艰且远,各个境界,各有不同,第一境界,必是静,静则归复,是修道之根本精髓。
但修至一定境界,心能定下来,就需经历红尘,在尘世的火炉中锻炼心,将一颗心炼得圆润柔和,澄澈无碍。
这个境界,却是需得练气至一定层次,心能把持得住,否则,气不足,心易动,在红尘中历练,反而扰神。
心不静则气不生,修为不进反退,成为庸人。
他如今乍筑基,就是需要一个静字,两耳不闻世间事,一心只求宁静,祥和,炼气。
这一日清晨,萧月生与方雪晴在小山顶上练气,萧月生大觉异样。
初坐一会儿,天地出现隐约紫气时,他已然入定,心中寂寂,澄澈如泉水,无一丝杂念生。
忽然,头顶泥丹处吹进一股清风,轻柔如春风,他浑不在意,只以为是外面的风吹到头顶。
但异相忽生,这股风直接从上吹到下,身体周身关窍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仿佛打开门让风进来。
清风柔和,但所拂之处,又酸又冷,双眼酸涩,关节如被折断,疼痛难当,心口冰冷,如已死去,唯有丹田处火热如炽,说不出的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