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包裹黑洞的那个视界吗?”
老人无奈地点了点头。
一个黑洞的蒸发,是地球的物理学界从未观测到过的奇迹,但在场清醒的所有人都有眩晕感。
有人问:“事件视界代表什么?”
老人答:
“用通俗的话来讲……巨人与怪兽的战斗,可能令时空自然发生破损,从而依据宇宙监察法则,产生了时空的曲隔界线。”
他怀着一种求真之心,开始向人们传授关于视界的真理,开始讲到视界中的任何事件都无法对视界外的观察者产生影响,讲到任何光线都无法从事件视界内部脱逃,讲到这种时空与命运的隔阂,还有讲到人类的无能为力,以及人类的一无所知。
“这是一种永恒的遮蔽。”
他是低着头说的。当他抬起头的时候,他一双浑浊的眼睛看到那些人都变得失魂落魄。
他不知道怎么劝慰他们,这样的事情他见过太多,他自己也是,于是只侧过头去,想要继续潜入那永恒的知识之中。
好久,老人突然听到一声询问:
“死了吗?”
老人摇了摇头:
“没人能知道。视界里的一切都是物理的奇异点,是宇宙披下幕布的地方,谁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在发生什么变化。但连视界都能引发的,也许没有死……也许能回来吧?”
只是不论如何,也与现在的人类没有关联。
“哦……那就好。”
他又听到了一声回答。
接着是陆续的离开的声音。
最后是一声门的响,基地里变回一片寂缪,悄怆深邃。
于是在四十六亿年后的一个静谧的傍晚,在那持续数百年的令人难以料及的变化之后,人类发觉他们再度变回了孑然一身。
据说,那天得知这一点的、最后的人类们,纷纷踏上地表,凝望那无垠而神秘的苍穹。
群山乌黑的影子之上,是螺旋的星空不变的流转。人们听到原野上到处有虫鸣的声音。他们还看到有一条说不出名字的大河,在月光下微波粼粼,庄严地、缓缓地流动着,一路淹没了荒废了的田野和城市,渐渐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边。
夜间提醒时刻的钟声恬静地响着,他们知道他们又要独自上路了。
终章 未济
说来,生命的诞生是有次序的事情。
它的次序依赖于宇宙形成物质的次序。
轻子的生命诞生之所以早,是因为宇宙的最开始,轻子就存在了。
之后,恒星的聚变会产生较轻的元素,这就是未来一切重子生命的基础。
较重的元素则是因为新星与超新星的爆炸产生的,这则是后来的更重的生命的基础。
宇宙在不停前进,世界也会不停地发生更替。
那么,万物的灭亡自然也是有其次序的事情。
在一个通常的孤立的热力学膨胀宇宙中,它的未来是已经写明了,生命的未来也是写明了的。
不仅是曾经存在过的人类,也包括一切重子生命与轻子生命之属。
四十六亿年后,银河系将会与仙女星系发生碰撞,这一次伟大的拥抱,将远超五十亿年前银河系与半人马矮星系的碰撞,带来世界上可能是最后一批的恒星与星系的形成。
而仍然存在的恒星,则会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熄灭,渐渐消去一切光芒,成为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
最后一批发光的恒星应该是红矮星。
红矮星比较特别,它们引力微弱,质量也小,寿命反而更长。并且因此,在太阳这样的恒星无法形成以后,红矮星仍可能从恒星残骸的碰撞中形成。最后一批红矮星可能能够在宇宙中孤独地发光数十亿年,是这宇宙所可能具有的最后的明亮。
在宇宙的岁数,抵达十的十六次方时,所有可见光源都会熄灭。
没有任何星星还能在大气之中眨着眼睛。
后来的后来,人类发现组成原子核的重子之质子是可能发生自然衰变的。
质子是最轻的重子。
同样组成原子核的中子在衰变后,就会变为质子。
这意味着所有重子都会在极为漫长的时间后,打破重子数守恒,衰变成中性π介子以及正电子等轻子。
根据质子衰变的现象进行推演,大约在十的三十六次方年后,将有超过一半的重子衰变。
换而言之,组成行星和小行星、彗星、陨星、白矮星、中子星等不发光天体的固体物质,都会慢慢消失于无形。
这是个比地质年代更为漫长的时间。
而在这无垠的时间中,将只有一件事情被证明为是永恒的——那就是无物永远。
十的四十次方年后,几乎所有重子都已衰变,成为轻子。
这就是降临者同盟曾经预言过的轻子生命必将胜利的结局。至于熄灭恒星的举动只不过是轻子生命中的激进个体依靠本能在加剧这件事情的来临。
届时,宇宙的物质只能以轻子或者黑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