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 / 2)

🎁美女直播

兴之所至,连夜赶到汉阳,凝望蛇龟二山,从蛇山蜿蜒之势、龟山庄稳之形中间,创了一套精妙无方的武功出来。

只是那龟蛇二山大气磅礴,从山势演化出来的武功,森然万有,包罗极广,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同时施为。

张三丰立大江之滨,不饮不食三昼夜,潜心苦思,终是想不通这个难题。

到了第四天早晨,旭日东升,照得江面上金蛇万道,闪烁不定,张三丰猛地省悟,创出了真武七截阵这一合击阵法。

这阵法的七套武功分别行使,固是各有精妙之处,但若二人合力,则师兄弟相辅相成,攻守兼备,威力便即大增。

若是三人同使,则比两人同使的威力又强一倍,四人相当于八位高手,五人相当于十六位高手,六人相当于三十二位,到得七人齐施,犹如六十四位当世一流高手同时出手。

同是七人阵法,真武七截阵时常被用来和天罡北斗阵作比较,可真武七截阵没什么战绩,天罡北斗阵却有正天罡北斗阵,逆天罡北斗阵,九十八人的护山大阵等多种变化,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少林损伤惨重,别说五百罗汉阵,一百零八罗汉阵也摆布不出来,仅有十八罗汉阵护山,武当真武七截阵说是第一阵法也不算吹牛。

嗯,林轩任盈盈蝶舞的正反两仪刀剑阵法不算,林轩的计划是一人独斗真武七截阵。

冲虚没有拒绝,他很想看看,林轩到了何种地步。

武当山的演武场上,林轩和七位手持长剑的道士相对而立,七人对视一眼,领头的道士说道:“林少侠,请进招!”

林轩没有客气,身子一闪,一刀砍向处于左边第五位的道士,此人年岁最轻,攻力最弱,是最佳突破点。

随着林轩的真气和任盈盈的真气阴阳交汇,原本属于辟邪真气的霸道减弱了一些,更加浑厚,圆融,不仅快,而且连绵不绝。

和令狐冲论武数月,正反两仪独孤九剑的奥秘尽在掌握,这一刀出手,至少有十三种变招,足以一招击败此人。

可这人只是后退半步,手中长剑向上一挑,便不再出手,似乎是放弃了一般。

他当然不会放弃,这半步退却,为身边二人空出了位子,两把宝剑分别笼罩林轩上半身和下半身。

林轩身后,三把宝剑一同刺出,直指林轩背心大穴。

仅仅一招,林轩便陷入了六人围攻,全身上下几十处要害被剑气笼罩。

情况紧急,林轩却心如止水,丝毫不乱,蝶恋花上下飘飞,如同一只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在三把宝剑的剑影中左摇右摆。

身随刀走,刀影左摇,林轩身子右摆,刀影右摆,林轩身子左摇,偶尔刀左摇,身子左摇,刀右摆,身子右摆,毫无规律,甚至毫无美感,但总是能够恰到好处的拆解剑招。

斗了三五招,最后一人猛然出手,此人右手持剑,出手的却不是剑,而是掌。

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内蓄刚劲,外现绵柔,招式简单,却大道至简,越看越觉得深奥。

这一套掌法名为绵掌,是武当派基础掌法,入门弟子学的第一套武功便是这套掌法,但若是有大毅力者精修这套掌法,那便越练越纯,威力越练越强,永无止尽。

自从张三丰创出绵掌,百多年时间,把绵掌练得出神入化的不过一掌之数,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武当派的顶级高手。

最后出手的一人便是精修绵掌的高手,武功在武当派足以排入前三,顺着真武七截阵的阵法走位顺势打出浑厚绵长的一掌,林轩的后手立刻告破,不得不回身一指点破掌力。

能不能对付六十四人林轩不知道,但这七人阵法围殴一人却是极品,阵法如同太极一般循环不朽,剑法掌力一重接着一重。

林轩刚刚破掉两剑,转手就是一掌,点破掌力,背后又来了三剑,若非林轩速度奇快无比,招式神妙,窥探破绽,随手创招,怕是已经由于回气不及时而被伤到了。

以武功而言,林轩可以速胜任何一人,但七人齐出,配合着阵法走位,林轩竟然感觉到了麻烦,不愧是名门大派,在连连损伤的情况下,还有这等底蕴。

七把长剑交织出层层剑网,寒光闪烁,劲气纷飞,每一次步伐变动,都有让人啧啧称奇的妙招,剑如疾风迅雷,掌如滔滔江海。

时而分割,时而合围,时而如灵蛇般巧妙,时而如玄龟般厚重。

无论攻守,都完美的体现了“截”这个字,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静如松柏翠竹,风雨无惧。

第78章 江湖阵法,军阵

斗过百招,林轩逐步熟悉了阵法走位,先前的不适完全消失,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不仅是在拆解招式,更实在深入钻研阵法。

作为张三丰创出,传承百年,经历过无数次修改完善的武当派护山阵法,真武七截阵在各方面都趋近于完美,尤其是攻守转化的时候,更是毫无瑕疵,至少,以林轩的眼力和武学造诣发现不了瑕疵。

但是,武功再怎么厉害,也要看是谁用,萧大王太祖长拳独战群豪,虚竹子罗汉拳韦陀掌激斗少林七十二绝技,武功没有破绽,人有。

八十多年来,武当派每年都有高手死在黑木崖,底蕴本就有些不足,少林一役,华山一役,武当派损失惨重,能够凑齐组成真武七截阵的高手已经是万幸,如何敢苛求其他?

就算是昔年的武当七侠,武功也是有强有弱,想要寻求武功差不多,配合足够默契的高手,实在是太难了。

另一点,则是因为林轩早早修行过一门类似的武功,这门武功不是别的,正是俞大猷赠送的那本《倭刀秘典》。

作为一代武术宗师,编写《倭刀秘典》的时候,俞大猷不可避免的带入了自身武道,戚继光参与的那部分,同样也有很强的戚继光风格。

常年打仗的大将,武功和兵法早已密不可分,攻守之势不可避免的会带入圆直之阵,武功也刚好有圆直之法。

圆直,即是刀法中的“大漠孤烟直”和“长河落日圆”两招,一攻一守,圆直之阵,圆用于走位与防御,直则用于进攻和前进。

龟形圆,蛇形直,圆直之间,紧密相连,不管是真武七截阵还是鸳鸯阵,都是这一理论,俞大猷的《剑经》,根基理论也在于此。

以前只是修行武功,没有思索过战阵,和真武七截阵这一番激斗,林轩脑海中关于鸳鸯阵的认识纷至沓来。

一百五十招之后,林轩已经近乎完美的融入到了走位之中,林轩进,则阵法进,林轩退,则阵法退。

八人不像是在比斗,更像是在演练阵法,二百招之后,八人竟然形成了一个整体,真气不同,武功不同,但只看阵法走位,却如同几十年的师兄弟一般。

斗到此时,已经无需继续进行下去了,可林轩陷入顿悟,这等机会可遇不可求,不能随意打断,冲虚一方面有意结交林轩,一方面也是看到了真武七截阵进步的方向,自是不会叫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八人已经斗到了极限,功力最低的几个道士已经汗流浃背,但受到阵法影响,不得不顺着阵势变化出手。

武当弟子根基扎实,眼力非凡,虽然忍得很辛苦,但知晓这是难得的良机,咬牙坚持,不敢稍有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