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朱厚照信奉佛教,自封过“大庆法王”,制作法王专用玉玺。
佛门因朱厚照兴盛数年,结果朱厚照三十一岁把自己作死了,嘉靖皇帝登基,这位爷比宋徽宗赵佶还喜欢修道,甚至因此禁了《西游记》。
吴承恩现在还在吃奶,林轩没地方去见这位大才子,还是先去见见王守仁吧。
“公子,这王大人当真有本事,竟然凭借一些书生和偏裨平了数十年匪患,当地百姓都为他建了长生牌呢。”
野心滋长,能力自然也要增长,飘絮因此对于一些文武人才特别在意,听林轩说王守仁大名之后,不由得多了几分关注。
南赣地区盘踞几十年的盗匪名为盗匪,实际上已经是实力强大的地方军阀,再加上地利优势,便是东瀛大名,有资格媲美的也没几家。
上百家盗匪联合起来,一处匪巢联合一处匪巢,给飘絮五万精锐也不可能打破,但王守仁就这么打破了,百战百胜,不足两年时间,攻破匪巢一百二十余,斩杀,俘虏近两万人。
同样的士卒,同样的环境,以前的军官被盗匪打的抱头鼠窜,王守仁把盗匪打的抱头鼠窜,能力差距天上地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两人身后传来一声感叹,飘絮震惊,林轩了然。
王守仁何等人物,在这武道昌盛的世界,岂能没有神通手段,虽是文士,但他身上有一股至精至纯的玄门正宗先天真气,更养出了浩然正气和军旅煞气。
儒门的正气,道门的缥缈,兵家的血煞同时出现在他身上,却没有丝毫违和,显然修为已经圆满,精神更是圆满无暇,心学或许没有大成,但已经完成大半,差的,只是临门一脚。
他已经走上了和孔圣,亚圣一样的道路,只差著书立说,开台讲法。
林轩道:“见过阳明先生,在下林轩,山野之人,久闻阳明先生名号,今日特来拜访,不知阳明先生可有时间和在下一叙。”
王守仁道:“流连山水,纵情美景,先生当真潇洒,请。”
王守仁开创心学,对于人心的体悟前无古人,灵绝之敏锐堪比林轩,便是剑心通明的师妃暄也差了不止一筹。
他感受到了林轩体内那山呼海啸的力量,却没从林轩身上感受到恶意,因此才会主动搭话,否则,刚刚平叛,忙着整顿民生的王守仁怎会和一个陌生人坐而论道。
便是某位大儒来了,王守仁见不见还是两说。
现如今流行的是程朱理学,而王守仁崇尚的是心学,双方思想并不一致,王守仁的作为更倾向于汉唐时期的儒生,有学问,有武艺,出将入相,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林轩喜欢发展思维,喜欢无拘无束,不喜“存天理灭人欲”,某些观点和王守仁不谋而合,双方交流异常激烈,尤其是王守仁,他从未想过,当世还有比他更加“肆欲”的人。
王守仁甚至觉得,眼前这人不是个明朝人,而是汉唐时期的名门弟子,精通君子六艺,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强调个人的能动性,提出了“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
林轩就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知行合一更进一步。
双方有来有往,说到最后,柳生飘絮已经完全听不明白,若是到了二次元,那就是双目大漩涡,脑袋上飘乌鸦,大叫“白痴!白痴!”。
两人从儒学说到兵法,从兵法说到民生,从民生说到地方小吃,从地方小吃说到风俗习惯,从风俗习惯说到农田水利。
林轩周游过多个世界,见多识广,还有未来世界的知识,王守仁为了破“心中贼”,一心安抚百姓,整顿民生,对于周边地带可以说了如指掌。
哪里该修桥,哪里该修路,哪里该种稻,哪里该种桑,早已想的明明白白。
第342章 阴阳真气升华
原本王守仁想的明白,可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达不到,有些地方水平达到了,动员能力达不到。
林轩天马行空的想法为王守仁提供了新的思路,王守仁恨不得把林轩留在这里,整顿好民生再放走。
傍晚,王守仁离去,连夜把白天论道之时谈到的有用的部分记录成册,随后整理出最要紧的部分写成奏折,一直忙到凌晨,才合衣睡下。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王守仁立刻去各地方实地考察,看看林轩提的建议有几分可行。
“飘絮,我们说的你听懂了几成?”
飘絮道:“飘絮无能,仅能听懂一两成。”
“两成?不少了,我问你,昨日阳明先生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何解?”
飘絮摇了摇头。
“如何破心中贼?”
飘絮又摇了摇头。
“你可知山中贼的来历?”
飘絮还是不懂,她以前只是个武士,很少接触这方面的事情,别说她,柳生但马守也不明白。
女武士飘絮可以不懂,女皇飘絮必须懂,为了培养道种,林轩不介意拔苗助长一些。
否则,即便是有些偶像崇拜,也不会刚到大明就来找王守仁。
“山中贼本是百姓,他们没有饭吃,为了活命,上山当了盗匪,久而久之,匪性压倒了人性,想要彻底破除本地匪患,烧毁山寨是不够的,唯有让这里的百姓都有饭吃,才能彻底清除匪患。
阳明先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对于民生极为在意,每一种适合耕种的谷物蔬菜,每一种可以在外售卖出高价的地方特产,都记得清清楚楚,若是把这里教给阳明先生治理,不出两年,心中贼就会消失了。
这几天你跟着阳明先生,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匪患刚刚平息,还有大批流寇,正好用来养你的刀。”
飘絮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