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人有些不爽,蒙恬甚至抱着酒坛子叨咕《过秦论》、《秦灭论》、《六国论》,但最终都接收了现实。
扶苏是嬴政最后的血脉,当然要活下去,蒙恬也觉得带领大秦精锐征战诸天万界才不负嬴政信任。
短时间之内,林轩对于这些人的影响力绝不可能超过嬴政,但以后就未必了。
蒙恬见多识广,脾气硬,不好对付,扶苏仁义君子,那就轻松多了。
唯一让林轩感觉不爽的就是玉漱似乎看上了扶苏,让林轩有一种家里养的白菜又被猪拱了的感觉。
唉,反正不是第一次了,铁心兰,张菁,苏樱都被猪拱了,也不差这一个,嗯,玉漱是幽若的弟子,让幽若这个丈母娘去为难扶苏去吧。
……
秦二世元年七月,一队九百人得徭役去驻守渔阳,到了大泽乡的时候,天降暴雨,耽误了行程。
按照现今出土的竹简记载,这些人并不会被斩首,但当时文化普及率极低,又赶上胡亥登基大肆杀戮,手足兄弟都杀了,谁不恐惧?
九百多人人心惶惶,但有两人眼中精光闪烁。
这两人一人名为陈胜,一人名为吴广,胸怀大志,对于旁人是死劫,对于他们是机会。
当天晚上,这些人听到了“狐仙”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第597章 骊山皇陵,天罗魔罟
大泽乡。
暴雨倾盆,遮天蔽日,行军受限,妖鬼缠身。
戍卒们买鱼做饭,鱼肚子里藏有绢帛,上书“陈胜王”,夜半休息,有狐仙尖声细语,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如此一连数日,不管是小军官还是士卒看向陈胜的目光都满是古怪。
陈胜对此似乎毫无所知,一举一动没有丝毫异常,让人越发觉得惊奇。
这一日,由于行军问题,两名将尉责备吴广,没想到吴广挨了军棍之后仍旧不服,将尉恼怒之下要拔剑杀人。
将尉只是一寻常酷吏,哪知吴广心中算计,就在他宝剑刺过来的一瞬间,吴广大喝一声,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微微用力,只听得“嘎巴”一声,将尉的腕骨便被折断。
宝剑掉落,吴广另一只手顺势接住,一个上挑,将尉惨叫一声,死尸倒地。
从将尉拔剑杀人到吴广反杀仅仅过了一秒钟,另一位将尉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只手已经捏住了他的喉咙。
三指用力,将尉的咽喉被捏成粉碎,出手者,陈胜是也!
吴广爱惜士卒,士卒极为拥戴,杖责吴广之时士卒已经过来围观,正好省去了集合队伍的时间。
陈胜拿起将尉的佩剑,高声喝道:“我们因为暴雨误了日期,按照大秦律例,当尽数斩首,就算侥幸逃过死刑,我们也会死在徭役之中。
反也是死,不反还是死,我陈胜不愿意就这么憋屈的死了,愿意和我干的,拿起你们的兵刃,举义旗,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身高体壮,威武不凡,言语非常有号召力,再加上前几天的装神弄鬼,这些没什么文化的士卒当即跪地臣服。
众人筑起高台,以两位将尉的首级为三牲祭品祭天,随即诈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攻城略地。
由于本世界的扶苏并未死去,而是被“仙女”接走,这一说法比历史上更有号召力。
胡亥登基之后大肆杀戮,各地大臣人心惶惶,听闻是扶苏的队伍杀来,有不少人直接开城投降,然后,就特么傻眼了。
扶苏没有,陈胜有一位。
开城投降是死罪,除了跟着陈胜一同起义别无他法。
有些人反应过来,扶苏的队伍不可能是“楚”,扶苏和项燕是生死仇人,不可能联合。
但陈胜的队伍已经越来越大,陈胜武功高强,勇猛不凡,吴广机智百变,奇谋迭出,各地守卫不值一提,被轻松击溃。
成功攻占陈县之后,陈胜麾下已经有五万大军,一千骑兵,战车六百五十,在众人的推举下自立“楚王”,实力开始疯狂暴增。
国之将亡,必有大难,各地百姓民不聊生,在陈胜起义之后纷纷加入陈胜的队伍,短短数月,陈胜便从手中只有九百人的“反贼”成为拥兵数十万的一方诸侯。
胡亥对此却毫不在意,一方面,对于朝臣的清理还没有完成。
另一方面,胡亥杀父杀兄杀姐杀妹,魔心圆满,实力大涨,骄横自大,看不起陈胜这个“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
事实上,胡亥确实不用在意陈胜,陈胜是“草莽英雄”,并非“平民天子”,能力和见识极为有限。
首先,每到一地,开仓放粮,招募百姓参军,人数扩大,可训练不足,装备不足,粮草不足,人才不足,不过是乌合之众,难成大器。
其次,只知招兵,不知抚民,没有安居乐业的百姓,何来战无不胜的大军?其根基浅薄,不成气候。
再次,一连串的胜利让陈胜骄横自大,“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朝中多奸佞之辈,六国贵族也是各有打算,人心不齐。
最终,陈胜的大军被章邯彻底击溃,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不足一年便被镇压。
陈胜虽死,但这场起义彻底动摇了大秦的国运,紧跟着,项羽和刘邦先后起义,大秦帝国走向了尾声。
“先入关中者为王”,“破釜沉舟”等历史事件先后发生,林轩闭关修行武功,幽若则趁机为内天地招募流民,充实内天地的底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刘邦和项羽再次聚到了一起,不是鸿门宴,而是为了对付胡亥。
刘邦没有攻入咸阳,胡亥也还没有死去。
在一个武道昌盛的世界,武者对于战争胜利的影响太大,要破大秦,先杀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