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比不得长安城里诸多与他一般年纪也入了仕途的勋贵子弟,但与常人相较,却也远远超过了许多。
倒算得上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罢。
即是入了南衙十二卫,一有战事发生,陈云樵这里自然也就有了上阵杀敌的机会。
却也没有叫他多等。
到右骁卫中仅仅半年,便有吐蕃叩边的消息传来,皇帝下旨,发兵五万前往拒敌,右骁卫一万兵马作为前锋,陈云樵正好就在其中。
原本,区区一个昭武校尉在军中根本算不得什么,可陈云樵勋贵出身,乃当年的蔡国公之子,名门之后,再加上他还是右骁卫大将军顾清泽的弟子,军中诸将还真没有人敢给陈云樵耍什么心眼子。
陈云樵将门虎子,学艺多年,如今上了战场,得了机会,哪里能没有出彩的可能。
才第一战中,便杀敌二十六,斩敌将三名。
再往后,更是立功不断。
况且,叫吐蕃这样的撮尔小国欺辱上门,唐军上下又都憋着股子劲在,将帅用心之下,终是成功打退了吐蕃人的攻势。
只不过,待将吐蕃人的进攻势头打退以后,唐军却并未选择追击,而是就地扎下了营寨。
陈云樵心有疑惑,跑去问自家将军,可除去得了个穷寇莫追的答复以外,就再没有了旁的回应。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随大流一起暂且按下心思,老老实实的等待下去。
直到半月之后,眼见吐蕃人确实放弃了进攻的意图,唐军才就此班师回朝。
当然了,这一战无论怎么说,唐军都可说是大胜了一场的。
陈云樵,也总算是实现了自己多年来沙场建功的志向,这是一件好事,不是么?
第375章 柳氏春琴
第375章
当今天子德宗皇帝虽已老来昏聩,可听到大胜的军报后,心下也一样欢喜。
他发出话来,此战有功之臣,全都要破格奖赏。
于是,本就有功在身的陈云樵,再加上军中诸将有意抬举,自是顺理成章的得了个正五品的将军之职。
而这一年,他不过才二十二岁而已。
当然了,二十二岁,年纪,已经不小了。
华夏自古以来便有成家立业之说,先成家,后立业,才是当下的潮流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