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数百年前,当法海确实已能凭着自身的修为来独当一面的时候,清源禅师便放下了自己身上的方丈之职,去到西方灵山,修持更为高深的佛法去了。
但因为对佛门来说,法海的身份确实太过重要。
如果能帮着法海完纳了此次的劫数,那么相应的,佛门便可在天道大势的认可下,再赢得一次大兴的机会。
这是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是以,其实早在十几年前,许仙刚刚出世的时候,清源禅师就已经离开了灵山,开始在暗中负责照拂法海,做一些查缺补漏的事宜。
而清源禅师的存在,整个金山寺内,除去清寒和尚以外,就连法海那里,却也是不知道的。
他是个秘密武器。
由于法海与许仙、白素贞这三人之前纠缠不休的因果,需得立足于人间红尘,以许仙为中心,才有最终成功解决的契机,并不是说双方选个地方,叫上帮手,真刀真枪的打上一架,以谁死谁活来论定最后的胜负。
如果真这样简单的话,整件事情也不会演变成当下这样一种局面。
再加上慕容白的出现,以及他耗费这许多年的时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布局,更使得法海在这场相争的过程里几乎完全的落入到了下风,而白素贞也并没有依着昔日观音大士的诱导,同许仙之间生出那种难以割舍的情缘来。
——即便今时今日的许仙,仍还只是个孩子而已。
这样许许多多的变数发生,使得原本只是藏在暗处,不到最后关键时刻,绝不会现身做些什么,只准备让法海自己想法子应劫的清源禅师,却不得不就此行动起来。
他找到了自己的师弟,清寒和尚。
两个人再略一合计,又由清寒和尚去寻到法海那里做了些说服的工作以后,他们这些人的目光,便全数盯在了金山寺的一座镇魔塔下,已然被关了好几百年的某个囚犯的身上。
而这个囚犯,自然便是此时正龇牙咧嘴,满眼显露凶光,几乎只在下一秒钟,就要朝着慕容白那边扑杀过去的灰袍僧人。
其实灰袍僧人也是有名字的。
他的法名唤作清慧,本来是清源禅师的一位师弟。
慧者,智慧也。
这位清慧和尚的脑子聪明的很,当年入门以后,在学习佛法的时候,便是清源禅师也赶不及他。
但聪明的人从来都喜欢想的多些,想的多了,心头的烦恼也就变得多了许多。
早年间与慕容白有过一段交情的阿秋喇嘛就是个这样的人,在修行的过程中,甚至还对佛法生出了些许的疑虑。
不过藏地的佛法本就有许多别出机杼的地方,而阿秋喇嘛也不是那种愿意钻牛角尖的人。
可清慧和尚却不一样,因着心思的转变,他在修行的过程里,最终走入了一个自己给自己画出的圈里,最终的最终,落了个走火入魔的悲惨结局。
清源禅师将清慧和尚带出了镇魔塔,以他的修为,要镇压住入魔已深的清慧和尚自是没有问题,但清源禅师所做,却是放任清慧和尚心里的魔性,任由他肆意的掏食人心,饮血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