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2 / 2)

黑科技之树 学者医 2566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现在正在迈向火箭助推器回收技术的突破,航天领域的技术门槛进一步被拉低。

而发射卫星的价格也来到了史上最低值,于是就有大量观测、遥感卫星上天,太空从来没有这样繁忙过。

在一段视频介绍中,2024年度航天大会成功召开,在视频里还展现了今年以来国内航天领域取得的成果。

包括两颗火星探测卫星的发射,嫦娥七号、星空科技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等等。

在开幕式介绍上,冯衡哲还代表了星空航天着重介绍了星空航天的太空旅行服务项目。

并且宣布星空航天第一次太空旅行服务项目将在年底展开。

到时,星空航天就能真正的做到对太空的商业市场挖掘。

毕竟每张门票5000万美元,利润空间比商业卫星发射大多了。

比起太空旅行门票收入来说,卫星发射费用那点资金少之又少。

当然冯衡哲在台上介绍,看的台下一众民营航天科技公司无比眼热。

这也是林浩没有上台做介绍的原因,毕竟太空旅行服务项目是冯衡哲在一手负责,算起来他比林浩更了解相关情况。

除了太空旅行服务之外,冯衡哲还介绍了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发展计划。

包括地球亚轨道运输项目、航班化航天运输、太空采矿技术验证卫星等等一系列发展方向,都是星空航天未来需要努力的任务。

尤其是地球亚轨道运输项目、航班化航天运输,是星空航天科技公司的主攻方向,当然,研发优先级排在星际飞船的后面。

无论是国家航天科技集团以及国外的SpaceX公司、蓝色起源、维珍银河公司对这方面都有做研究。

他们更愿意相信,在未来航天飞船会像现在的飞机一样,实现地球亚轨道运输。

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

这也算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和机场一样,未来航天飞机离不开地面发射基地的补给。

所以未来如何实现航天运输系统航班化发展是一件全球的任务。

如果在将来能够步入正轨的化,从文昌发射运输火箭,1个小时内就能抵达遥远的非洲大陆运输补给。

如果发射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的化,无论是人口运输还是货物运输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其实林浩没有说的是,他从科技树的记忆中非常的清楚,这一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价值才是无比巨大的。

毕竟普通机场一样可以起降大型军事运输机,航天飞船也一样。

人类与人类之间的距离将被进一步降低,到时候就真正的做到地球村世界了。

就在冯衡哲做完介绍之后,载人航天工程的王副总工程师还特意的做了的特邀报告。

和林浩想的一样,接下来的载人月球探测时使用到的发射火箭不再使用长征九号,改为921运载火箭来负责。

一共发射两次,分别运输登月舱和载人飞船。

并且在未来首次登月之后,考虑建设环月空间站,火星也是一样,等环火星空间站建成之后,开始考虑火星移民的相关事宜。

另外,林浩还在PPT上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国家航天科技集团新一代的载人飞船上,取消了逃逸塔逃逸模式,改为和星空航天一样的自备动力逃逸模式。

这个倒是让林浩有点小小的意外,可还没等他多想,接下来大会论坛上讨论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林浩。

第三百五十八章垂直起降专利

让林浩有点意外的是,在这次航天大会上,除了介绍载人月球、火星探测计划之外。

还探讨了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的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这就涉及到太阳系之外的宇宙了,哪里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哪怕林浩也科技树,但也仅仅了解仙女座星系的简单情况,对银河系,甚至太阳系外都是一无所知。

看这个探讨内容,林浩估计不错的话,很有可能,国家航天科技集团将联合一些高校的研发部门,准备像旅行者一号、二号一样,生产这样的太阳系外探测卫星。

用来做外日球层与星际空间的环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调查,这样对于宇宙探索的进程,又能更进一步。

这些高端航天研发领域,是林浩一直没有接触到的,毕竟之前他的心思都还放在太空商业开发上,对于这些探测领域,病没有坐过多的了解。

虽然知道整个宇宙内,存在的文明肯定不止一个,为了了解星际空间的环境,也同样是未来未来的地球人,对太阳系外的探测工作是不能停止的。

果然,林浩来参加这次的航天大会是一个正确无比的选择,里面干货满满。

虽然现场很多人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林明白,这些都是将来促进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至于另外一点被人提到的核动力航天器及工程应用,就没有那么让人感觉惊讶了,毕竟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是毋庸置疑的。

只是还存在反应堆小型化的问题,需要去慢慢解决。

同时,也有很多航天科技公司对星空航天的人工智能空间操控技术非常的感兴趣,毕竟接下来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上就将安装星空科技的这一套系统。

空间操控技术是航天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领域技术。

简而言之就是将航天飞行器交给人工智能去控制,而人工智能AI也将深度强化学习飞行器空间操作。

有效应对空间各种复杂环境变化,减少人为操作存在的风险性。

这次人工智能AI在“仙女座”载人航天飞船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切,并且通过这一次的载人飞行,收集到了很多的改进数据。

这样,AI在下一次空间操作时的表现将更加的完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