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2 / 2)

黑科技之树 学者医 2446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当着全世界、全国人的面反悔的话,那新闻得把他们挂个两三天,热度才能降下来。

之前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已经变成了不到太空非好汉。

不过在想到自己刚刚做过载压力测试的时候,吐成那个样子,他们立马就精神了许多。

吐着吐着就习惯了,不说别的,半年训练时间,身体素质起码上升了一大截,这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除了他们三人是第一次前往外太空之外,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们也是第一次送普通人上太空。

不过他们也非常的好奇,这三个哥们想要去太空旅行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毕竟他们三人应该是国内太空旅行服务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如果他们能顺利返回地面的话,后续的太空旅行服务才能循序展开。

为了满足星空航天日益增长的发射需求,星空航天已经在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现在的火箭塔架附近,又投资造了一个。

如果自己不用的话,也可以租给国内别的航天公司使用。

现在星空航天在琼州的测控中心已经投入使用,为了不干扰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的正常工作。

以后星空航天的发射任务,测控工作都将由自己负责,自己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

当然,海上测控任务,还得靠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的远望系列测控船来工作才行。

这样下来,能给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的员工降低不少的工作量。

其实这样做的更多目的,还是培养星空航天的人才队伍,以后星空航天自己的发射基地,需要由这些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组建。

没错,星空航天的这批负责飞船发射监测任务的年轻人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左右,年龄非常都小。

虽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不过好在有人工智能AI存在,能够极大的简化工作流程,一切都由AI完成。

包括这次“仙女座”载人航天飞船的控制工作,也将由飞船自带的电脑AI负责控制,不需要有专业的航天员跟随。

上次“仙女座”载人航天飞船在大气层外做的测试工作,都非常的圆满,除非有极其特殊的事故,否则飞船是不需要航天员去控制的。

话虽如此,这次将要前往外太空的游客,在训练的时候,也有紧急情况逃离的演示和学习。

出现问题的话,他们会第一时间前往返回舱,返回舱会安全的带他们回家。

第三百六十六章 开启太空旅行时代

等待的时间往往是最难熬的,尤其是在穿着舱内航天服异常紧张的情况下。

再加上他们三个只是普通人,虽然有受过一些心理方面的疏导,不过比起专业的航天员心理素质来说,差距还很远。

尤其是在训练上,专业航天员要经过沼泽生存训练、树下生存训练、丛林获救训练。

但他们只要经过海上获救训练即可,以现在星空航天的技术,返回舱的误差不会超过1米的距离。

不过现在箭在弦上,他们不紧张都是假的,虽然嘴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过显示在手腕显示器上的心跳数字说明了一切。

他们几个的心跳都在100到115之间,略微有些快。

很快,时间来到了他们上准备前往发射塔架,登上载人飞船的时间。

坐上汽车之后,前后5辆司南电动智能汽车一起朝着发射塔架的位置开去。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三个蹑手蹑脚的登上电梯,来到飞船舱门门口,依次钻进去,互相帮忙把位置固定好。

直到这一刻,他们还不明白哪位邻国土豪,当初是哪里来的勇气去月球轨道飞一圈。

训练和真实情况比起来,差距不要太大。

文昌的天气、风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天上的云层并不算太厚,轻飘飘的一层在天上飘着。

发射窗口时间并没有改变,计划准时在下午4点时分起飞,前往大气层外。

由于这次的发射任务不涉及科研领域,只是一次单纯的旅行服务,所以在控制中心大厅里的气氛也轻松一些。

但也没人敢大意,比较上面坐着的是三个人,而不是卫星。

临近发射窗口时间还差30分钟的时候,发射塔架启动了火箭自检模式,全系统检查火箭情况。

和前几次长征七号可回收运载火箭一样,火箭的性能非常的稳定,这都是生产线智能化带来的效果。

“倒计时5分钟准备。”

在火箭发射塔下的工作人员以及工程师们,开始准备撤离发射塔架,“仙女座”载人航天飞船的舱门也已经从外面关闭。

这一刻火箭里只有他们三名游客,带着紧张和兴奋,等待着最后时间的到来。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

随着航天发射基地控制中心01号指令员的倒计时声,搭载“仙女座”载人航天飞船的长征七C型火箭尾部冒出大量烟雾。

剧烈的抖动感伴随着火箭助推器的噪音,一起陪同着三名太空游客往大气层外驶去,一个崭新的世界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至于在文昌海滩以及全国各地收看直播的观众,看到这一幕之后,只好羡慕不已。

说实话,在他们看来,比起2亿多的入场费,他们更喜欢拿这个钱去做别的事,这一来一回可是两个小目标呢。

“神坐在地球5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他铺张苍穹如幔子,展开诸天如可住的帐篷。

以赛亚书40章22节。”

他们三人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目光投向弦窗外,没错航天员看地球的角度和那位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