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通过第一阶段的时候,目标文明就具备了加入曙光文明的资格,第二阶段实际上是更上一层,只要能够通过,参与者的所属文明将会直接被列入曙光文明内部,并根据具体表现水平赋予文明星等。
文明星等是曙光文明内部的地位分类依据,由最低的九等星到最高的一等星,一目了然。
当然,如果第二阶段没有通过,那么目标文明将只能沦为预备星等,在没有意外情况发生的前提下,预备星等的文明只能通过贡献值换取晋级资格。
在黑暗纪元时期担任士兵,彼得罗夫在战术和实况分析方面具备着相当的水平,在鸿羽面板毫无掩饰的描述下,彼得罗夫很清楚自己文明如今正面临的处境。
度过了第一阶段,即将开始第二阶段的考核。
即使不了解具体待遇,彼得罗夫也猜得到预备星等文明的生活水平不会太好。对于鸿羽文明而言,接下来的考核将决定着未来。
彼得罗夫不清楚曙光文明将会如何对待鸿羽文明,因此他只能尽可能争取更高的成绩。对于曙光文明,彼得罗夫并没有反抗的权力。
准备时间大概一个星期,彼得罗夫利用着这段时间尽可能了解着曙光文明。他并不是没有怀疑过曙光文明的说辞,但至少有一点彼得罗夫可以确定。
无论鸿羽文明中的内容是真是假,鸿羽文明都没有能力反抗。两者的差距太大,真假反而失去了意义。
因此,彼得罗夫只能选择接受,心中充斥着忐忑和决心,默默等待着最终考核的来临。
第334章.文明考核
虽然曙光文明的公开资料是这么说的,但李易很清楚目前这个看似庞大的融合性质文明到底是什么样子,不好听地讲,是个空壳都是抬举。
从某种意义上,一等星文明曙光母文明的成员只有李易,恋恋和汐三个。
所以,不管怎么样,鸿羽文明这个附属文明必须被拉入曙光文明。
这也意味着,曙光文明的第二阶段考核必须通过。至于让诺亚放水,李易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最终还是放弃。曙光文明的考核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影响,但在硬性规定上绝对不能下降,这是原则文明。
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来一个论外的存在保证他们能够通关。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李易要求诺亚给自己留一个名额的原因。
当然,彼得罗夫等参加文明考核的鸿羽人并不会意识到这点,李易将会以鸿羽文明的身份参与考核。
“还有半个小时,文明考核就会正式开始吗?”
确定了一下时间,李易点了点头:“那么,诺亚,距离考核二十分钟的时候发送告示,通知鸿羽文明的参与者进入规定的考核舱室。”
“同时,将这次的考核地点,定为生物性异常灾难世界。”
——分割线——
【本次文明考核正式开始,参与者注意,本次考核要求均以便携式量子单元为主,在执行任务之外,请尽可能表现出具有参考者所在文明特质的一面,可以进行适当加分。】
【任务代号:虫潮】
【任务目标:保护鸿羽文明,最终结算依据文明留存度判定】
【任务参与模式:双人多组】
【PS:该任务世界以现实鸿羽星为蓝本,参与者身份相关信息已经纳入量子单元,请注意查收。另外,任务将在五分钟后正式开始。】
“这里,就是虚拟世界吗?”
彼得罗夫握了握拳,感受着熟悉的身体,不禁有些感叹。曙光文明并没有隐瞒任务在虚拟世界中执行的事实,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不需要担心死亡。
对于虚拟世界技术,鸿羽文明也尝试着研究过,但终究是没有研究出成熟的技术,否则对抗异兽文明的应该就是大量的智能军备。
“没想到,真实度会这么高。”
将目光转向站在自己身旁的李易,彼得罗夫没有多加犹豫,直接走上前伸出了自己的手:“你好,我是彼得罗夫,来自于五号堡垒,你应该也是鸿羽人吧?”
李易看了彼得罗夫一眼,还算友好地握住了手:“李易,自由城。”
“一号堡垒的人?”
彼得罗夫愣了愣,在听到了李易这个名字的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我听说之前运输舰移民行动中有两名幸存的宇航员,其中似乎就有叫李易的,你知道……”
“对,那就是我。”
李易没有在身份上过多纠结:“不过相比于身份,我觉得考核任务可能更加重要。”
“也是。”彼得罗夫苦笑了一声,“即使是现在,我也不能确定所谓的曙光文明对我们的态度到底是善是恶。”
“没必要想这么多。”李易摇了摇头,“不管是什么,我们都没办法反抗,还不如老老实实顺着他们的安排来。”
彼得罗夫点了点头,显然对此早有觉悟:“那么,我们就来交换一下信息吧。”
“我是五号堡垒外驻对异兽军队的士兵,对于军队里大部分的武器和机械都能熟练运用。如果这个世界以我们文明为蓝本,那么上手的难度估计不会太大。”
“的确是这样。”李易举起右手,看了一眼手腕上的量子单元,“正如你所知,我是志愿宇航者,涉及的范围挺广的,我就不多说了。”
向彼得罗夫展示了自己的量子单元,李易继续说道:“我想你的任务应该和我一样,都是守护文明吧?”
看到彼得罗夫点头承认,李易继续说道:“不过,我比较在意的是后面一句,根据文明留存度进行判定。”
“这是不是说,鸿羽文明是否将要遇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异兽袭击?”
“应该是。”彼得罗夫凝重地赞同道,“而且根据任务名称,我们应该会遇到虫族异兽的袭击,应该是曙光文明对我们的提示。”
被选中的参与者没有多少是傻的,只要阅读理解不是零分,这些几乎是明示的信息应该没多少人会忽略。
其中,也就只有任务参与模式可能有点难理解。
“这个参与模式,应该指两人一组,然后在这次考核中存在着多组参与队伍,不出意外,他们应该和我们是同一批参与者……”
“但任务未必和我们一样。”
李易想了想,最终还是选择打断了彼得罗夫的猜想:“我们需要做好发生冲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