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美女直播

刘邦更是对自己的这位夫人刮目相看,心中无畏的人对神灵挥剑固然可敬,但是心中有畏,却能够克服敬畏,对神灵挥剑,这更值得敬佩。

也不顾这里就是大庭广众之下了,刘邦立刻就抱着吕雉,笑呵呵的转了两圈,然后偷偷地对张良和白帝使了个眼色。

虽然过程一波多折,但是结果总是好的。

除了闹别扭没来的赤帝、青帝和中央上帝,和刘邦联系得到的强大神灵都被他铲除了。

剩下的,就是找出那些与刘邦没有联系的强大神灵,然后顺手除去小神和连神灵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在装神的精灵了。

PS:第四更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此时,已经是维汉七年。

当初,群臣诸侯王以“汉王率先入关,灭秦功最大,又扫平项羽带兵长期与项羽对峙,功最高”为由请刘邦即皇帝位。刘邦三让之后,终于勉为其难,同意即皇帝位。

刘邦本来是希望能够直接铲除诸侯王的,可是萧何给他算了一笔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没粮!这理由太真实,太充足了。刘邦无奈,只得分封诸侯王。

天下太穷了,始皇帝动用民夫大兴土木,二世皇帝又动用民夫大兴土木,最后又各路诸侯反秦又动用民夫做士兵,天下都打成了一锅粥,然后又是三年的刘项大战,战火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地上燃烧。

此时的天下,几乎都是依靠妇人和剩余的那些男丁耕作。匮乏的劳动力让天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变得极为险峻。

甚至在刘项战争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天下已经有了大饥荒的苗头。

刘邦偏偏又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免得诸神在被刘邦册封之后从此消匿,尾大不掉。刘邦把诸神几乎全都得罪光了,光靠练气士们呼风唤雨并不足以让天下粮草丰足。

若是建立秦始皇那样的中央王朝,且不说那样的制度世人都接受不了,光是将钱粮运到关中,运到长安,然后再作为俸禄发下去。这个过程中消耗在路上的钱粮就会让天下不堪重负,许多人都将会饿死。

可钱粮要是不经过中央这么一过手,各个地方自己发下去,那和分封诸侯有什么区别?

萧何最后,用一句话说服了刘邦,“诸侯只要无法反抗中央,那么他们不过就是中央所养的猪而已。虽说官员们都是为公家治理天下,可是中央的天下,太大了。而诸侯们都是盯着一个小地方治理,所以诸侯治下的人口、财政一定发展的比中央迅速。等到将他们养肥了,中央不就有了补血的地方了吗?”

萧何说的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私心,毕竟严格来说,此时的萧何也是诸侯。

但是刘邦不在乎,天底下谁没有私心?

更何况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就是不允许。刘邦的“运气”也没办法,这不是万能的。刘邦在战争时期就发现过,当自己的“运气”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在能力范围内,解决掉带来问题的人。

比如,刘邦希望打赢项羽,那么“运气”只能让项羽的将领出现意外,无法指挥军队。

真要靠“运气”解决分封诸侯的问题,那天下估计要有会死上千万人的天灾。

而且分封诸侯短期内的确是有好处,而长期内,嘿,周朝的时候,三河之内就是天下,可如今汉朝已经是幅员万里的中央王朝。靠的是什么?还不就是分封诸侯?

无数历史都告诉了刘邦,那些考虑千秋万代的,基本上都死的透透的,反而是只看着眼前的,却能够公侯万代。

现在,分封诸侯能在短期内得到好处,长期内也能让百姓对汉朝更加认同,刘邦立刻就抛弃了心中的成见,把那些不认可汉朝的地方,比如百越之地,齐鲁、江东分了出去。故秦天下48郡,刘邦分出去20个。

经此一事,刘邦立刻知道,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别说治理天下,就是治理一个郡,刘邦都治理不好。

毕竟刘邦的世界观并不是从这个时代养成的,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社会是有很大缺陷的。比如,这个时代,只要有条件,那就人人蓄奴。

刘邦一度也曾想过是否要废奴,可是张良告诉刘邦,若是废除了蓄奴,那么立刻便是天下皆反,不仅仅是蓄奴的人要反,就连奴隶也要反。

因为不做奴隶,他们根本就活不下去。

以后世的眼光看问题,往往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许多问题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根本无解。刘邦只能拼命种田,给百姓们一条活路,若是不做奴隶就能活下去,谁还想做奴隶?

刘邦只能指出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不过不要紧,天下有的是人能治理好这个国家,有的是人能够解决刘邦指出的问题。刘邦只需要握紧了刀剑、玉玺和朝廷的财政来源,然后在正确的位置放上那些能帮助刘邦解决问题的人就可以了。

在这四年里,刘邦消灭了许多神灵,汉朝境内,强大的神灵几乎绝迹,祂们都在逃亡了的赤帝、青帝和中央上帝的带领下逃到了草原上。

前往草原,就意味着诸神放弃了诸夏子民的民心民气,也就意味着祂们放弃了神格的独立,选择成为了天意的傀儡。

可再怎么说,成为傀儡也比直接没命的强。

只有那些不起眼的小神还在山沟沟里偷偷地发展信仰,战战兢兢地祈求着自己不要被汉朝皇帝发现。

在这四年里,除了长沙王吴芮是因为百越实在是桀骜难驯,必须要用吴芮。再加上吴芮自己也识趣的上交了大部分兵权、小部分财权和两千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

剩余的刘邦分封出去的诸侯王全都被一一剪除,他们的财富也都收归了中央。

至于剪除诸侯们的理由?

反形已具!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吃了熊心还是吃了豹子胆,总之他们都是反形已具。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反,这个……莫须有。

“造反”的王侯们只有韩信活着,还被封为了淮阴侯。

这其中,除了韩信功劳太大之外,还要再加上蒯彻的原因,他暗中控制了韩信的反抗力度,让韩信的反抗烈度从武装反抗,变成了韩信麾下军队频频异动,然后刘邦帮助韩信控制军队。

显然,这是不足以让韩信掉脑袋的,就连最严苛的大臣也只能找出掳夺韩信王位的罪名。

蒯彻终究还是为自己的主君考虑了一次。

刘邦吃相这么难看,就是因为中央的财政终于有所好转,能够控制的土地增加。

再加上当初的功臣们除了彻侯等贵族之位外,也需要赏赐金银玉器之类的。

但是中央拿出这笔钱之后就要破产,于是刘邦干脆就剪了羊毛,干掉王侯把他们的财富赏给大臣们。

虽然这么做,刘邦吃相难看,但是打死了诸侯王之后,刘邦带回来的钱粮竟然让朝臣们吃的脑满肠肥,百官们垫了垫肚子,甚至百姓们还跟着喝了口汤得以免去半年的农税!

不必多说,天下人一致高呼皇帝英明伟大,正确无比。

铲除异姓诸侯王,刘邦换上了刘家自己人去做王侯,就是封地小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