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美女直播

可惜的是,也仅仅是他们二十九人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被召唤出来的二十八位将领也不认同这些欧洲蛮子,会是他们的战友。

伴随着宝具的解放,数道光芒冲进了突厥人冲锋在最前面的部队里。

就在刘秀带领着云台28将即将与突厥人交锋的时候,宝具的解放冲散了那些突厥的骑兵,就在突厥前军人仰马翻的时候。

刘秀带着人马冲入了突厥的军中。

受到宝具的作用,浩瀚的魔力在29人之间循环往复,每一个人的每一次攻击都相当于29位从者的合力。

不过刘秀能够像征服王那样,使用固有结界召唤出千军万马的话,或者这些欧洲的蛮子们能被刘秀等人视为战友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他们的攻击会有多么强大。

可惜骗过其他人很容易但是骗过自己却很难。

有时候刘秀也很佩服刘邦这位先祖。最起码,只要有这个需求,刘邦是真的能够将这些欧洲的蛮子们也一并视为自己的兄弟。

当然前提是必须有这个需求的时候才可以。

刘秀带着兵马,如同一块磐石一般,逆流而上。直接就遏制住了突厥人浪潮一般的攻势。

仅仅只有29名的从者,并不能够扭转整体的战局。

但是他们的那种上国衣冠与气息却让本该是突厥中流砥柱的那些老兵们手都在颤抖。

老兵们的手在发抖,心也在发抖,他们回忆起了曾经的那种恐惧之情。

一些老资格,在西迁之前就已经经历过战争的那些岁数最大的老兵们更是不堪。

作为突厥中的最强者,他们本该带领着突厥奋勇抗击。

可是,在看到云台28将身上整齐的发冠与右衽,看到他们那种典型的汉人面孔。

仿佛回到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挥师北伐的那一年,仿佛回到了被大元帝国征调,前往中原平定叛乱的日子。这些突厥中最老最强的战士们几乎惊慌的握不住手中的兵器。

但是,这是国运之战啊!

全突厥的精锐都在这里,全突厥最能打的勇士们全都在这里。

如果溃败,后果不堪设想。

忍着心里的恐慌,威望最高的战士们,举起手中颤抖着的兵器,奋力鼓起体内的神性,让兵器闪烁着寒光。

带着犹豫,带着迟疑,带着一些压制不住的恐惧,他们带头冲向了刘秀,然后被无情的碾踏。

连手都在颤抖,连挥舞兵器都那么无力,就凭这样的心理,他们难道还能坚持的更久,做得更好吗?

惶恐之下,鲁莽的老战士们给突厥起了一个糟糕的头,他们不该直接冲上去的,而是应该等在军队的最后。

让那些对于汉朝人的认知仅限于顾老口口相传的故事里的战士们,让那些初生牛犊般的新生代突厥战士们冲在最前。

可惜长期以来,突厥对于这些神性强大的老兵的依赖最终害苦了突厥。

被惶恐之情压倒,本该能与刘秀等人交战几个回合的老兵们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的被碾压过去。

这样的场面让崇尚勇武的突厥战士们胆战心惊。他们甚至认为对面的那些汉人恐怕都是天神下凡。

若非如此,拥有强大的神性,甚至不要脸一点,可以称之为半神军团的突厥老兵们,怎么会败得如此迅速?

笃信神灵的突厥犹豫了,迟疑了。直到突厥王回过神来,不停地催促的将士们上前之后,他们才有胆量颤颤巍巍的上前作战。

可是这已经无法改变突厥的进攻受挫的局面,原本无法影响大局的29名从者竟然生生的遏制住了突厥的攻势。

抓住了这个机会,贞德在飞龙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终于重整了军队,让军队从溃败中恢复过来,重新拥有了作战的能力。

…………

召唤出云台二十八将,刘秀的表现,全数落入到了刘邦的眼中,让他微微点头的同时,也有一些不满。

没错,刘邦后发而先至,提前赶到了战场,不过他并没有参与到战争中来,反正他手握圣杯,已经是必胜。也没必要减少损失,所以他就想看一看刘秀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尤其是这种处于劣势的战争。

从头到尾,刘秀的表现只能算是勉强及格,她那种莫名的心态是怎么回事儿?

有傲骨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傲气就不一定了。

胸中的傲气可以在局势大好的时候表现出来,但是该需要你收敛傲气的时候,这种傲气就必须收敛起来。

刘邦虽然看不太明白,可是云台28将里那个使用增益类型的宝具的将领,他的增益效果明显就不只是为那么区区几个人提供增益。

显然是因为那个将领并不认同这些各国联军也是他们的同伙。

可现在战场局势崩坏,如果不认同这些联军是他们的同伙,很明显,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获胜。

无动于衷的看着联军和突厥人的战死,刘邦手拄着左腮,思索着应该如何教育一下自己的后代。

刘邦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刘秀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于顺风顺水了。

刘秀一生仅有过的几次妥协,全都是因为敌人强大,而他也认同这一种强大,将他们视作是对手,可是刘秀并不将这些孱弱的欧洲人是为自己的同僚或者是对手,当然也就不认可这些欧洲人。

其实刘邦也不认可这些欧洲人。可是,这是建立在他自己的实力上。已经得到了圣杯的刘邦,自然可以毫无阻碍的在整个欧洲为所欲为。

他的傲气是建立在自己的实力上。建立在自己的绝对优势下,只有这时,刘邦才会真正的将自己的本性展露出来。

如果胜利,需要刘邦与这些欧洲人称兄道弟。那么刘邦毫不夸张的说,他可以比这些欧洲人自己的兄弟对待他们都来的更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