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掉刘邦和项羽这两个bug级别的强者,在硬碰硬的战斗中,汉朝建立十年后的军队就可以吊打整个秦末的军队。
而汉朝建立百年之后的军队,在战斗能力上,又可以完全的吊打汉朝建立十年之后的军队。
这是一代一代的研发灵力武器,一代一代的对那些武器进行普及的成果。
所以说韩信必须要有一个俘虏,甚至是更多的俘虏,才能够精确地对匈奴军队的实力进行判断,然后他也必须先观察罗马军队的实力,然后才能够制定战略目标。
然后,韩信就得知,罗马从来没俘虏到匈奴人。
没俘虏?这、这?
韩信有些发懵,打仗怎么会没有俘虏的?你们难道没赢过吗?
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嘿,还真就一场都没赢过!若非韩信就要指挥着这群罗马士兵作战,他真是想骂上两句,这算什么军队?
想到这里,韩信立刻下令,要斥候们不计一切代价,哪怕是用人命堆也要抓几个俘虏来。
“对了,敌军的将领是谁?”韩信再次发问,只是这次发问,韩信并没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韩信已经对罗马的军事素养感到绝望了。
并不是罗马的战争素养和战争水平不行,只不过经历了战国、秦末数百年的作战,诸夏的战略战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再加上,罗马的确是被匈奴打懵了,又被叛乱弄懵了,所以不知所措而已。
不抱什么希望的询问,也果不其然的得到了一个让人感觉不到丝毫惊喜的回答。
没有,什么都没有!
关于匈奴的所有情报几乎全都是一片空白。
韩信也已经无奈了,他对着刘邦轻轻一拱手,“陛下,值此之际,想要取胜,唯有先借助优势兵力固守,等到获取到足够的情报之后,臣才敢保证此战必胜。”
韩信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不是刘邦突然的将他召唤出来的话,那么在交战之前,韩信恐怕就已经通过斥候得知了即将交战的消息,然后准备作战计划。
现在,论士兵数量,匈奴人最少,但是却都是精英,在罗马的军队面前以一当十不成问题。
尼禄手中的罗马士兵次之,再次的就是分裂掉罗马的所谓叛军了。
“陛下,臣恳请您大规模封神,让士兵们能够将敌人的攻势遏制在阿尔卑斯山山脉前方。让我军借助山脉居高临下的地利固守。”韩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刘邦点了点头,“这倒简单,我也要到前线去,毕竟诸神……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完整的神灵面前,即便是从者,也是十分脆弱的,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从者克服恐惧,从而能够对神灵出手?”
对面的神灵少说也有三四位,刘邦自己双拳难敌四手,只能依托未央宫宫殿群的权柄防守。
不过刘邦也不怎么召集,逼急了他,他只需要使用权柄,让自己沟通迦勒底的圣杯,付出一定的代价,就能够恢复足以碾压诸神的实力。
他在思考,究竟冒着迦勒底受损的风险,还是稳扎稳打一些。
说道神灵,韩信立刻就有了主意,“陛下,在罗马的西方偏南,地中海上的岛屿中,似乎有远古神灵的踪迹显现。”
在接手了罗马的情报系统,顺便将其完善了一番之后,韩信收集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包括那些显现在大地上的从者,包括这个疑似神灵的从者。
若非罗马此时两面开战,韩信都有心思将那些从者调集过来。
“神灵从者……哦……那好,我们兵分两路,淮阴侯韩信!你带领兵马与我赶往前线,由你来负责一切军事事务,即便是我,也要听从淮阴侯的将令!”决定一下,刘邦立刻给了韩信全部的授权。
这道熟悉的命令,是在当年围攻项羽的最后一战中刘邦曾经授权过韩信的,这道命令,让韩信略有怀念的笑着,看着自己的君主。
当年君臣相得,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的信赖依旧回荡在韩信的心中。
从古至今,让臣子来指挥君主作战,这样的事情究竟发生过几次?
‘那么,陛下,就让韩某再一次为您取胜吧!’士为知己死,这条信念几乎贯穿了韩信的一生,带着满满的自信,韩信在心中暗暗地发誓。
“藤丸立香、玛修、阿尔托莉雅、唔……黑贞德殿下、贞德殿下、伊斯坎达尔,汝等立刻前去地中海的这座无名岛上,如果岛上真的有神灵的话,那么你们就去适应面对神灵的感觉。如果神灵怀有恶意,不必犹豫,立刻撤退!”
韩信在提到贞德与黑贞德的时候微微的顿了一下,他也是能够看出这两位贞德与刘邦的关系不太一般,不过这并不要紧,即便是刘邦本人都要在这个时候听从韩信的指挥,更不用说她们俩了。
至于尼禄,韩信并没有指挥这位皇帝的权力。而尼禄这位皇帝也不可能听从韩信的指挥。
她可以将军队托付人手,但是绝不可能听从他人的命令。
这也正是为何,刘邦能够收拢韩信的忠心,以皇帝之尊屈居于韩信的指挥之下,对韩信的命令严格服从,甚至可以冲锋在最前方。
这样的胸襟气度,也唯有刘邦才能够驾驭的了韩信这样的臣子,唯有刘邦,才能够挥动这柄名为“韩信”的、世界上最锐利的武器。
尼禄原本想要前往前线,可是她明明知道韩信命令的正确,却不能忍受自己被韩信命令,所以她也不希望自己搅乱了战局,考虑了一下,她还是选择了与藤丸立香等人一同去面对不知敌我的神灵。
看着一脸理所当然的刘邦,张了张嘴,尼禄发现自己已经说不出任何的赞美之词了,她只能忍不住叹息道:“汝的气魄和胸襟实在是……令余敬佩。”
第十二章 怎么输?
近几日,诸葛亮按兵不动,就是为了加强一下对士兵们的了解,自然,他并不是要重点了解匈奴的士兵,而是想要多知道一点罗马的军事实力。
毕竟对于匈奴人,诸葛亮说不上特别陌生,尽管这是他所出生的年代大约200年前,但是草原上的民族实力大体上也就是那样而已。
只需要一州的精锐,就能够在草原上征亡逐北,这种水平的匈奴军队,又有他这个汉朝老臣作为军师,想输还不容易?
抱着这样的心思,当诸葛亮彻底了解过罗马的士兵素质和实力之后,他心都凉了半截。
这怎么输?
若非一贯的素质和修养,诸葛亮恐怕是恨不得出口成脏,诸葛亮甚至有些感谢自己一贯的修养,让他绷住了自己想要咆哮的冲动。
从纸面水平来看,这罗马根本就不够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