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孤王倒是有一个想法,如果孤王将你彻底玩崩溃的话,他会不会降临呢?”
“且不说贫僧在此处不死不灭施主无杀贫僧之法,就算贫僧真的心智崩溃施主就不怕得罪了师尊吗?”
“自然不怕,孤王接下来不会动用武力,到时候你的崩溃可就怪不到孤王的头上了啊。”
不用武力?那么就是论道咯?
说起论道那么三藏可就来劲了啊。
她当初就是佛教出了名的辩经高手,再加上当年在唐朝皇室因为“李”姓和道教攀亲戚,而儒教更是笼络了整个士族阶级,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和其三分天下的佛教自然是有几分真本事的。
而作为佛教有名的喷子……咳咳,论道者三藏自然也是喷遍天下无敌手,后来她成佛了天天窝在灵山没有外敌,而后蹲在月亮上睡觉碎了不知道多少年。
如今又来了一个能讲经的对象来了,她也有点安奈不住嘴痒想要好好论道一番,若是能将对方说服皈依佛门,那么她也算是成就了滔天功德一件。
“不知施主打算从哪一部经书开始说起。”
“不说经文,孤王打算和你谈论一本小说。”
弗莱格何曾看不透对方那点小心思,不过他根本不上对方的套,保持自己的节奏才是对喷之时候的必胜法门。
“大师知道《西游释厄传》吗?”
第四十一章 西游真相
“略懂。”
作为生者的三藏法师按道理是不应该知道这一本成于明朝的章回体小说,也不认识那位也许姓章,也许姓六的吴老先生。
但是作为记录一切的Mooncell在弗莱格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将与其相关知识的信息交给三藏法师了。
“那就好办了,此书以石猴出世而后至师徒得道成佛其中百转千回,其中精妙之处不由令人细细琢磨,敢问法师此书之中真实成分有几成。”
“除去小说家为了推动剧情而杜撰之事,其余大致相当莫约有八成是真实。”
在脑中急速过了一遍《西游记》的剧情,三藏法师惊讶的发现这和她西天取经的过程相似度极高,就算有些描写不实的地方可考虑到唐代与明代之间的时间间隔,口口相传之下有所误差也是合理。
可问题是,究竟是谁将这些记录下来的?
取经之后师徒几人皆是成佛,虽说将经文带回大唐之时在人间逗留了一段时间,可这点时间她忙于讲经根本没时间将这些事情给说出去才对。
悟空?不对,他没有这种耐心。
悟能?不对,他最是好吃懒做有这功夫吃馒头不香吗?
悟净?不对,他性格木讷不善言辞,不可能将这些事情事无巨细说道这个地步。
难道是小白龙?
“原来如此,可是法师不觉得这本书写的有点奇怪吗?”
弗莱格打断了三藏法师的思路,他可不在乎这本书是谁传出去的,只是这本书记载的故事内核有趣非常,也许就是引来佛祖的关键。
“怪从何来?”
“自然是在用词之上。”
《西游记》此书用词精妙常有隐喻暗指之处,有官场之暗讽又有修真悟道之玄妙,成此书之人确实文笔非常。
“心猿、意马、木母、刀圭所指何人?”
“乃是劣徒四人,此乃小说家之暗喻,不过故作高深之语,施主何必挂怀。”
三藏法师不知弗莱格为何有此之问,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自然有问题,其他三者尚且还好,可作者在心猿之上着墨太多故而露出了许多线索,孤王再问孙悟空是谁?”
“是贫僧大弟子……”
“错了,孙悟空不就是你吗?”
“唉?”
三藏法师被弗莱格此话给问懵了,自己如何成了自己的大徒弟了?
“孙悟空便是心猿乃是一个纯粹修道之心,他修行时间虽短可成就极高,可缺少约束最后搞出了大闹天宫之事,请问大师孙悟空大闹天宫之事你在哪里?”
“贫僧还未出世。”
一股隐隐约约的不安感开始弥漫,那似乎是一段不愿想起的回忆。
“那么换一个说法,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金蝉子在哪里?”
金蝉子一词让三藏法师脑海雷鸣翻滚。
“在灵山……和佛祖论道。”
“然后就被打落尘埃了对不对?”
“就算如此,也不能代表什么,这只是巧合。”
没错,就算孙悟空被镇压在五指山的时间和自己被打落尘埃的时间同时发生也不能证明什么,这只是巧合罢了。
“那么接下里也是巧合吗?大师可还记得狮驼岭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