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2 / 2)

这系统有毒 暴走中学生 2541 字 12个月前
🎁美女直播

“……”

凯蒂扭过头,笑吟吟道:“科塔娜姐姐,一杯橙汁。”

“好。”

夏洛克:“……”

他看了看自己残缺的右手,深吸一口气。

第N次对自己说:以后战斗时再主动跟人近身,我就是傻(哔——)……

.

.

①在某人的提醒下,我才想起来……明天好像是我生日啊(望天)。

虽然很想请假一天,但我现在在推荐位上呢,不能断更呢……(望天)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二十岁生日随笔——人间戏谑

动笔敲出第一行字儿的时候,恰恰是农历正月十二,再看看日期,又恰巧是阳历的生日二月二十三——我一向是过农历生日的,不过遇到这种情况,总觉得很巧。

写这篇文字前,我还担心自己不会写类似的文体……我对自己要展现给人看的文字,不说很负责,但至少会谨慎不少,于是就看了看香蕉的杂记——这应该是我知道的最喜欢写类似文章的网络作者了,每次看到他那句堂堂正正的“今日无更求月票”,我都会为之震惊……

只是,看了几篇后却发现,即便是香蕉,写杂记时,也未必会有什么大家风范的运词遣句,无非是随意说些什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论水平,不会比流水账日记强上多少——得知这情况的我心情是有些复杂的,若比喻一下,就像是宅男突然知道了蕾姆也是会拉屎的……

不过,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必摆出往常的心思了,随便写写就成。

之前某人帮我收拾房间,不知道从哪里翻了个破旧的笔记本,封面潮湿,内里泛着不太好闻的味儿,反正闲来无事,我便和她趴在床上看。

翻开第一页,空白的纸上手涂着加黑加粗的字体,我一眼就认出了我当年如鳖爬的字迹(即使现在也没能好看多少),然后上面那句话是这样的。

“弱小就是原罪——引言。”

诸位可以想象一下我看到这句话时的心情……

能让人翻开第一页就不想看的书,除了作业,也只能是小屁孩时期写的中二病小说了……

我当时的第一想法是什么破玩意儿不看了,第二想法则是现在立刻马上将之扬了……可我家这位对此却颇有兴致,不仅不让我将之撕了,还要逼我一起看。

……这里就能体现出家庭弟位了。

开篇时,我看到了这样的话——“日子就这样在无风无浪中一天接着一天,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带走白木兰的花香,带走六月风荷美丽的红裳,染红一树青翠的枫叶,催开梅花淡淡的暗香在月色昏黄里浮动。”

以当年我的文采,应当是写不出这句话的,所以,很可能是从哪里誊抄下来了的,当然,倒也不排除我苦心孤诣憋出这段描写的可能性……

总之,从那时起,我便有四处誊抄好句子的习惯了,即便到现在,这种习惯也依然留存着。

.

仔细想想的话,我对小说这东西升起兴趣,应当是十一岁。

具体流程记不太清楚,只记得当时痴迷的很,第一本小说是《网游之天谴修罗》,作者是那位火星引力……我对那之中和妹子的互动不怎么在意,更喜欢的是战斗的设定,可偏偏火星属于那种极其喜欢描写女主与男主互动的类型(各种意义上的互动),这就导致我当时的想法跟空条承太郎差不多——亚卡吗洗!

臭娘们儿.jpg

——写小说的想法,就是在看完这本书后产生的。

我不算行动力很强的类型,当然,也不至于到重度拖延的程度……一件事,要不要立刻着手做,其实是比较随意化的。

也许是幸运,也许是不幸,“想写小说”这个想法,恰好撞到了我行动力最强的一个点。

说做就做,忽略作者本身的水平的话,创作这种行为对环境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一支笔,一个本子就成,因此,我便挑着上课的时间,埋头创作。

我当时成绩不错,又没有玩手机啦看小说啦之类,即便一直低头,老师至多只当我在写别科作业——虽说有些失格,但显然还不至于到“训斥”的地步。

这么写了一周,我自己还没主动展露,就有个同学发现了我的情况……她问我在写什么,我便如实回复,然后她便凑热闹过来看。

值得说明的是,她当时是班内的学习委员,初中时的官职,当然没什么权力,诸位都清楚,评选流程差不多就是老师按成绩单念名字……即便如此,却也能说明她的成绩了。

——至少是比我好的。

然后,她这人还不看情节,只挑人行文的毛病,譬如这句话有语病,这句话跟这句话不能相连……我当时被纠错纠得简直神烦,她却乐此不疲,每到下课都过来和我商讨这事儿,有时候遇见老师,随后问一句“在讲题啊?”,我俩都面不改色地点点头……

这又是所有学生共有的默契了,上课的时候还因此被表扬过,我们两个同学下了课还努力学习巴拉巴拉……

……不论这段记忆给我带来的感受如何,对现在的我而言,这些经历还是有好处的……直到现在,我还会下意识看一遍文章,心中读一遍,然后,将读着不顺的语句挑出来,琢磨一会儿,添上或去掉几个字儿。

只不过不变的是,比起句式的工整,我终究还是更在意“形意美”,倘若一句话句式工整但读着不通顺,我未必不改;若一句话有语病但读着舒畅,我未必会改。

可惜,宴席终散,人走茶凉,却是没人与我纠缠这些了。

——用这种语式说出来,可能会给人一种“怀念老情人”的感觉,但坦诚来讲,我当时是绝然无此类想法的,一丁点也没有,这确实算是美好的回忆,却并无半点粉色的渲染。

至于她有没有,我不知道,女孩总比男孩早熟些,没法妄加揣测。

.

说是写过去的经历,但行文又不知不觉朝着“人”的角度偏重了……大抵是因为,我是很喜欢写“人”的,千篇一律的事儿,各色各样的人——也正因如此,我很喜欢写那些“老剧情”,换句话说,便是“套路”。

但我本人不认为这是套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那些新颖的文字,终究也会变老,只有“人”是各不相同的……哪怕有过去的影子,却也不是相同的人了。

即便是同样的相遇,蝙蝠侠和小丑与路明非和绘梨衣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我所崇尚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