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2 / 2)

🎁美女直播

所以,她虽火,但实质上真谈不上什么巨星,而且单纯就知名度来说,也比不上当时一线的好莱坞流量大咖。

什么小萝卜啦,约翰尼德普啦,身价妥妥的被人碾压,可能辛辛苦苦半辈子,也不见得能够赚得到人家一部电影的钱。

而在这一世。

没人认识她,自然也不会有所谓的文艺片演员的固定思维。

老实说,《死亡笔记》她拍得很认真,虽然演技在某种程度上边很难做到突破,但这却是她平衡个性与商业创作的某种尝试。

既然是尝试,那么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这种不同没有任何的对错可言,毕竟这是建立在某种主观意义下的意识尝试。

所以,两版,到底哪一版会更强呢?

这种时候,用一个最直观的东西,就能展现出来。

什么是商业?商业就是钱,而钱体现在电影上边,最有效的数据是什么?

那就是,票房。

这也过去。

《死亡笔记》经过一天的发酵,终于迎来了媒体的全面报道。

“大场用他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让这个略带奇幻悬疑色彩的电影,有了传奇般的开始。故事的本意是探讨正义的含义,但究竟一心除恶的月是正义的,还是代表警察维护人权的L是正义的…发人深省。”

——《日本早报》。

“死亡笔记在新宿电影院播放完毕,破天荒的看到了观众在整齐的鼓掌,这样的场景已经有多少年没在电影院里看到过了,至少能够说明,这是一个能够触碰人心的故事。”

——《东京晚报》

“故事情节紧凑、节奏快,大段的推理给观众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影片在这些方面的处理基本过关。影片成功塑造出死神琉克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影响。此外,对L的塑造也比较成功。”

——《都市快谈》

种种观点。

日本是报刊大国,其杂志和报纸的发行量一直属于世界前列,就算是互联网早就已经开始普及的信息时代中,这个国度的报刊发行量,也一直居高不下。

上边提到的,都是日本国内发行量较大的刊物,这类作品相对来说会比较严谨一些,虽通篇好评,但却仍旧有些含蓄,不敢太过夸夸其谈,基本上,还是按照事实上说。

但一些小报刊,就不一定了。

其中,就以日本老牌电影杂志《看电影》的文章最有代表性,居然在板块里边拐弯抹角的,抨击着日本的电影圈子。

“森茗雪此次的转型还是相当成功的,本以为她以《秒五》这样的文艺片出身,第一次接演A级制作的商业片会有些跟不上。但在看了电影之后我发现,其实跟不上她的,是日本其它的演员…

你们都在干什么吃啊?整个剧组这么多人,竟然被一个今年刚满十八岁的小女孩,用演技完爆成渣了啊!”

文章用词相当犀利,直切重点。

“…有些女性演员,台词不会念,表演不会演,当个花瓶,也能当得这么风雨飘摇。森茗雪一点都不比你们难看,人还能演得这么好,我拜托你们好好学学演戏好么?电影不是你们在镜头前边撩个骚,摆个笑就可以圈粉的东西。”

“老实说,整部电影我能给9.5分,大场先生的编剧也相当出色,不管是故事,逻辑推理,还是整体的剧情,都相当流畅,其实影片探讨的东西,在以往的电影作品中其实也并非没有见到过。但是《死亡笔记》的节奏吧我的相当的好,它并不是单纯的说哪一方是正义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了人性里边最纯粹的东西。”

“…而在讨论这么严肃的东西时,拜托你们演员能不能上点心,能不能专业一点?这么好的氛围,结果却被你们这些稀烂的演员,毁得一点都不剩了!”

林林总总,通篇虽没指名道姓,AOE的范围也相当之广,但明眼人自然能够看得出,这篇报道,到底是在指桑骂槐着些什么东西。

当然,这篇文章自然也并非代表了权威,不过却让这一世的《死亡笔记》,比之平行世界的那一版,多了一些更深刻的东西。

原版的《死亡笔记》,在上半部结束时,就已经把影片所探讨的问题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代表着警察的正义,最终胜利了。

而这一世的《死亡笔记》,却很好的把这个悬念保留了下来。

所以这一世的《死亡笔记》,彻底的火了。

虽然也有一些不太好听的负面评论,但在整体的大环境下,这些差评,很快就被淹没其中。

纸媒尚且如此,网络上边就更加是炸翻了天。

甚至有人在网络上边继续里电影里没讨论的那个问题。

“基拉,到底是不是正义的!”

讨论热度经久不衰,甚至有不少网站因为这个议题而彻底爆了流量。

有些热度本身就是争议所造成的,平行世界里,因为藤原龙也的月实在太不讨喜,以至于到上半部结束后,所有的观众都开始选择站在了“L”的这一方。

那么自然就没有争议。

但这一世不同。

有森茗雪的“月”在。

第248节 243,时代。

自从《言叶之庭》放映惨淡落幕之后,关于演技的概念,就开始屡屡被网民所提及。

无数人把《秒五》和《言叶之庭》放在一起比较,从导演,到剧本,到拍摄,到外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