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实在太过精彩。
凌厉转身,左右开弓,对底层,对社会,对精英,对人性,对社会,对这世间的一切,批判到底。
瑕不掩瑜。
半响过后,如同约好那般,全场观众纷纷起立,紧接着,掌声如雷。
《寄生虫》所呈现在荧幕面前的残酷,就是这样。
恍惚间。
奉俊昊走向了台前。
他站在镜头前边,而后深深鞠了个躬。
没有什么太多太花俏的词汇,只是简单的一句。
“谢谢大家。”
第547节 536,两部作品(剧本情节较多,可以选择性跳章)。
和平行世界一样。
《寄生虫》在展映初日,便已在戛纳影坛当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由于戛纳电影节包容性极强的原因。
戛纳影坛,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近乎等同于世界影坛。
当天晚上。
《寄生虫》便已受到了全法国的关注。
话题性拉满到了极致,各种头条,新闻热搜,推特上相关的讨论贴,有瞬间爆棚。
电影讲究的就是一个共情性。
《寄生虫》在欧洲,美国,甚至于说是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
唯一可能冷门一些的,就是中国了。
因为中国人理解不里故事里的东西。
为什么四个有手有脚的一家人,会穷成这样。
…但发达国家,却能理解。
记得在平行世界中,那一届的戛纳,《寄生虫》近乎以一种毫无争议的姿态,便问鼎了当年的金棕榈,问鼎了当年的奥斯卡。
它实至名归。
这里暂且不谈这部电影的争议和负面的东西。
单单就说它所创造下的历史。
这不仅仅是韩国电影第一次获得奥斯卡重要奖项,对的,是重要奖项,而并非那些最佳摄影最佳音乐之类的边角料。
是实打实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
虽在表演一项上,《寄生虫》,颗粒无收。
但这就正如先前奥斯卡,把最佳外语片奖改名为最佳国际电影奖一样。
这就是一种信号,一种风向标。
这意味着,奥斯卡在艺术创作的地域限制性上越来越弱,而对于文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奥斯卡变了。
美国也变了。
那些高傲的白人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开始放弃他们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偏见和傲慢。
电影的创作者是有国界的,但是对一部电影好坏的评判却不应该存在国界。
是的。
《寄生虫》是一部绝佳的电影。
这一点,无可争议。
甚至说。
这一夜还没过去。
网络上边,就已经频频刷出有关《寄生虫》的评价。
甚至有人开始将奉俊昊,称之为“亚洲商业的电影之王”。
好吧…
吹嘘者暂且还知些尺度,没有太过夸张。
至少在电影之王的前边,姑且还会加上一些“类型”“标注”。
不过事实上确实如此,在平行世界里,《寄生虫》的的确确征服了2019年,睥睨天下,王者无双。
…除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