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时间震惊整个洪荒,四海皆叹道“佛教当兴!”
就在释迦摩尼踏入东土境内之时,一青年道者拦住了其去路。
“贫道李耳,特地前来与施主论道!”
释迦摩尼微笑回应,二人席地而坐,在函谷关前开始论道。
李耳携道家之大乘,一部《道德经》重道,也重德。
心德、天德、地德、仁德,无为之德,无为之道,洋洋洒洒五千字,字字珠玑。
谈经论道七七四十九日,只见一方紫气东来圣人之征兆,一方金光万丈佛陀之影像。
没人知晓李耳的来历,但这次之后他将成为三界道法之祖。
阐述了天地,阐述了对应天地的道心。
阐述了如何生存求道,阐述了天心、地心和人心。
释迦摩尼都惊讶,心想:东方果然地杰人灵。
自己自西方而来,历时百年,一步一虔诚,一步一莲花,感天动地不说,所过之地尽是佛土。
但是自己自来到东方后,虽很多人惧怕自己的道心,可依然有很多人和自己论道。
不过,毫无疑问,自己全都轻松获胜。
已经到东方百年了,这期间败在自己之手的难以计量,释迦摩尼感觉自己即将大乘,顿悟最后的一步成就佛陀,并且,可以将佛教之法,传入东土。
然而,这对面李耳道士的到来,自己竟然有种要失败的感觉。
尤其是老道的一句:佛本是道。
这四个字已经成了自己难以逾越的高山,自己的所思所想。
对面的青年道者,都能通过道法来解释。
甚至还能比自己想的更进一步,阐述更高深的至理。
释迦摩尼笑道“想不到东方时至今日,还有如此高人,惭愧惭愧!”
开始还以为,李耳是个不自量力的挑战者。
不管你是威名赫赫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只要敢来论道。
释迦摩尼就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