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想象吸特乐在地下室吞枪自尽前,听说屎蛋他有足够的兵力发起进攻。
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无论收获什么都开心,而且还是重回帝位啊,什么傀儡,什么卖国,拿破仑三世都不在乎,只要重新做回法国皇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阿尔伯特亲王和俾斯麦把英宗的表情看在眼里。
“旧制,还是立宪?”
“立宪吧,复辟阻力更低。”
英德两国旁若无人的讨论怎么操作傀儡英宗回到位置,连政坛客套话都不用,直白的流露出两国操控木偶的心思。
而拿破仑三世与麦大帅等人只能沉默不言。
地球和蓝星的差异开始变大了,在此刻法兰西的命运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这个世界线的拿破仑三世,是1830年第一次暴动就成功当上了法皇。
那么梳理蓝星法兰西近代史,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年到1848年,期间经历过君主立宪、吉伦特派共和国、雅各宾派统治、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复辟帝国、第二帝国、巴黎公社。
早期共和缺乏经验,中期共和出了很多魔怔人,缺乏了蓝星历史上较为成熟的二共,也让法国历史上昏庸无能的七月王朝直接消失了。
结果整体看下来,诶,似乎君主制还不错,拿破仑大帝时代是法国的巅峰,拿破仑三世的青年时代也是个种田大师啊,而共和制方面政府,只有热月政变后的临时政府不错,其他基本都是民众一拥护上去,立刻化身独夫民贼或者魔怔人。
在地球otl世界线,拿破仑三世色当演出过后竭尽努力,求爷爷告奶奶的想要复辟,唆使巴赞投降,指示麦克马洪搞事情..甚至英德两个都帮了些忙,复辟还是没能成功。
因为那个世界线,民众对君主制很失望,经历了波旁、奥尔良、第二帝国的黑暗后半段,他们已经无法再相信皇帝国王。
但在蓝星,民众还没有被君主制坑的太多,反倒是被雅各宾派梅开二度吓得瑟瑟发抖,又在买办国防政府的无限压迫下哀声哉道。
拿破仑三世复辟的阻力有,但通过化解可以减小,包括推翻国防政府,大赦罪犯,吹捧拿破仑三世的儿子是个神童给予民众期待,还有就是武力清除反对声。
法国民众:“我寻思相比国防政府和雅各宾公社,还是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好一点...”
一个是政治光谱中最反动的买办,一个是被卡尔称之为恐怖组织,而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除了手高眼低爱装逼,还被人血马揍了一顿,其他方面还行。
对于英德来说,国防政府这个贵物扶不动,战争赔款都收不上来,德军还得付出大量精力,不如让拿破仑三世回去,把法国稳定下来之后赶紧把卖国的事情办利索了。
什么是最失败的买办?卖国,都卖不好,主子都嫌送钱慢。
俾斯麦甚至作出了一个预估,德国投入扶持拿破仑三世复辟的力量,小于扶持国防政府政权稳定的力量,而且战争赔款的获取速度也会更快。
英国也希望法国能够尽快稳定,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金融业转移,尤其是贵金属交易和国债证券机构的转移,来缓解经济危机。
从帕麦斯顿到阿尔伯特,英国政坛基本都赞同法皇复辟,然后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国,主要原因自然是种种利益方面,次要原因也有意识形态在内,欧洲这群政客是普遍守旧保皇派,大家都在致力于维持皇权和灰色。
君主与共和的斗争,正是19世纪的主要意识形态斗争。
铁血宰相俾斯麦和英国奶牛阿尔伯特正在商讨支持复辟的细节。
他们在无忧宫会进行两天左右的会谈,而德皇雷德尔却没有参与其中,这段时间他在主抓育儿,几个孩子长大了要好好教育。
雷德尔对于法皇复辟还是共和制都不感兴趣,他更在乎拿破仑三世打击国防政府和共和派复辟之后,法兰西左派政治体系的变革,肯定会更加倾向正义者同盟。
左派眼里的国防政府和拿破仑三世都是贵物,而目前法兰西唯一成气候的左派就是正义者同盟的奥尔良公社了,他们会继续与反对派对抗。
拿破仑三世需要多久才能剿灭奥尔良公社呢?
但无论他用多久时间剿灭奥尔良公社的躯壳,那个红色的灵魂,那个幽灵,已经注定在法兰西的身上挥之不去,公社运动和正义者同盟种下的种子,终有一天开花结果,或许雷德尔的孙子能看到那一幕。
第五章 帝国的未来
雷德尔对孩子的关注度非常低,他大概每个月才会见大儿子一次,偶尔有政治需要会带上,其他孩子那就更少相处了。
海因里希诞生至今,这还是第一次,雷德尔放下工作来到宰相宫,主动看儿子的日常生活。
准确说是儿子们。
回顾一下。
雷德尔和凯瑟琳的儿子,1840年出生,弗里德里希·雷德尔·冯·毕典菲尔特。
雷德尔和伊丽莎白的长子,1842年出生,腓特烈·海因里希王储。
雷德尔和俾斯麦的儿子,1843年出生,弗里德里希·冯·俾斯麦。
另外雷德尔和伊丽莎白还有一个次子和长女,分别与1845年和1848年诞生。
对后代的命名当中,大量出现了腓特烈和弗里德里希,其实...这两个名字的德语原词一模一样,都是Friedrich。
但称呼皇室时为表尊重,重音在前,称呼非皇室时重音在后,在汉语中就分别翻译成了腓特烈和弗里德里希。
再加上几个孩子姓氏的区别,就已经很好的表明了欧洲贵族与王权的法则,私生子是无法继承大统的,凯瑟琳和俾斯麦的孩子都不能姓霍亨索伦,更没有一丝机会当皇帝。
欧洲人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血统和正统的看中几乎病态,雷德尔能从普厉王的十子篡位成功,因为他确实是有正经霍亨索伦户口本的王子,再加上主角光环。
而俾斯麦和凯瑟琳的私生子就不会得到认同...
其实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都是美好的,并没有去想残酷的权力争夺,雷德尔让那些家庭教师实施的也是快乐教育,孩子们乐呵就行。
凯瑟琳,生个孩子就跟生了叉烧一样,基本就没看过自己孩子,绝对不称职的母亲。
俾斯麦,工作太忙,由于自身童年产生了对育儿的恐慌,也从来不带孩子。
雷德尔...基本把教育工作都扔给一堆老师了,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长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