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麻美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灵力和修行天赋,因此被朝仓神社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精心栽培,处理过不少灵异事件。
前几年东京那边出现过的几只非常棘手的怨灵和妖怪,最后都是由她出面解决的,哪怕是在总部那边,她的灵力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强大。”
说到这里,铃木珠希顿了一下:“当然,小秋妹妹你也很厉害啦,等你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想必灵力会比麻美前辈还要强大。
但就算是麻美前辈,也不可能直接斩杀黑泥这种级别的妖怪,所以目前的最优选择方案,还是在白水纱奈前辈留下的封印法阵上,实施进一步的强化和加固,对于这方面,小秋你有什么建议吗?”
第440章「收」与「发」……
“阵法啊……”
白水秋自然是没什么建议的。
如果话题说的是符箓术法,她还能发表一点评论,但是对于阵法这方面,白水秋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如果不是从铃木珠希口中听到,她甚至都不知道灯笼山上的那处封印阵法,是按照「四象封印」的形式来布置的。
说起来……
这些关于阵法的知识,白水纱奈又是从哪里学到的?
白水家祖辈流传下来的那本小册子,白水秋已经反复翻看了很多遍了,上面记载的都只是一些符箓和咒术的用法,唯一能和阵法扯上关系的,就是借助多张「结界符」使用、按照一定规律勾连起来的小型防御结界,范围大概能把三五个人覆盖在内。
但这种东西,和灯笼山上的「四象封印」,几乎就是两个概念。
而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也不太可能是在没有任何教导的情况下,无师自通摸索出来的……
这么看来,白水家或许还有一批隐藏的传承,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千代并没有向她透露出来……
也或许,就连身为神主的千代,都不知道白水纱奈是如何学会这些东西的……
白水秋疑窦丛生。
心绪浮动间,两人又在电话中聊了几句。白水秋趁机向铃木珠希询问了一下锻炼灵力的办法。
“这个啊,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方法。比较常用的灵力修炼方式,就是冥想、修习法术、退治鬼祟……
在不断的消耗和恢复的过程中,灵力会得到提升和淬炼。但最后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天生的资质和潜力了。
有些人的提升几乎是没有上限的,就像古代最为知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变强的道路上,哪怕是在垂垂暮年的时候,都可以轻松斩杀许多非常强大的妖怪。
而绝大多数修行者,往往在修炼到某一个地步的时候,就会止步不前。
如果是本身并不具有灵媒体质的人,就算再怎么努力训练,也不可能开发出灵力这种东西……”
“还有就是在举行祭祀和祈福活动的时候,也能够从神明那里,被赐予一些力量,但这种情况只在古代的文献中出现过,现在的话,因为大多数神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所以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了……”
这些东西,其实也算是修行者行当内的常识了。
但既然白水秋问起,铃木珠希也就耐心地讲解了一番,又捎带着提了几句自己平时摸索出来的修行技巧。
“祭祀吗……”
白水秋若有所思。
东瀛的祭祀活动种类很多,大到天皇即位时举办的「大尝祭」、到正月的「神尝祭」、「祈年祭」,小到各个地区流行的风神祭、月次祭、荒神祭……林林总总的各种祭祀活动,加起来不下有数十种之多。
就连天目神社这样的小神社,一年也要举办好几次祭祀,上一次是三月三的上巳祭,白水秋当时还作为本职巫女,在祭祀中跳过几段神乐舞,但并没有体验到被神明「赐福」的感觉。
至于祈福……
【日常任务:祈福往生(进行中),当前进度37/50】
这条任务,还是白水秋在画皮事件结束后接取下来的,断断续续做了一两个月,进度才刚刚推进到75%,顺利的话,应该在一两周内就能全部做完,虽然不能得到「神明的赐福」,但是换做「系统的奖励」,结果倒也差不多。
对于这次任务的奖励,白水秋还是有点小期待的。
等到该说的事情说完,和铃木珠希互道再见以后,白水秋就挂断了电话。
先是对着窗外长长伸了个懒腰,然后推开椅子站起身来,往外面的庭院中走去。
阳光明媚。
在庭院角落的一片树荫下,白水秋停下脚步,从旁边挑了一块还算干净的石阶坐了上去,然后将身子微微后仰,闭上双眼,深吸了一口气。
随着这个深呼吸的动作,白水秋慢慢将心思沉淀了下来。
她现在在尝试的,正是铃木珠希所说的「冥想」。虽然同样都叫这个名字,但现在的冥想,和神代惠子之前教给她的不太一样——
剑道上的「冥想」,重点在于「收」。
也就是将心思沉淀下来以后,再悉数收敛于体内,在脑海中构想出对敌战斗时的画面,进而磨练自己的剑术技艺。
而锤炼灵力时的「冥想」,重点在于「发」。
也就是将沉淀的心思尽可能发散出去,在不借助视觉、听力、嗅觉的情况下,纯粹通过灵力来感知外界的动向。
从原理上来说,反倒更接近于弓道上的「心眼」,只不过感知的对象从某个确切的目标,变成了自己周身的所有事物。
两种修炼方式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本质上并不冲突。
事实上,白水秋还有另外一种想法——
神代惠子所擅长的「心剑术」,本质上是一种依靠对规则的感悟和计算,在战斗中料敌于先的剑术。
白水秋的计算能力,和神代惠子肯定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但是论起反应速度,却是她所擅长的强项,那么……
如果能够在对手出招的那一瞬间,感知到他的行动,并且用比对方更快的速度反击回去,那么从结果而言,岂不是也相当于「料敌于先」了?
想法没什么问题,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