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灵马」,其实就是黄瓜做成的类似于马匹的道具,古代的东瀛人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横跨阴阳两界,因此会在盂兰盆节前制作出来,放在家门口或者供桌上,让祖先的魂灵能够骑乘在上面尽快赶回家里。
而16号晚饭后摆放的「精灵牛」,则是用茄子制作,寓意是让祖先携带生人们贡奉的「礼品」,回到阴间去。
——至于为什么要用这种作物,一说是因为茄子个头较大,可以多带一点东西回去;
另一说则茄子比较笨重,走得慢,可以让祖先在阳间多待一会儿。
为了避免结夏破坏了供桌,白水佳世拎了一小筐黄瓜过来,让她自己去一边玩。
结夏本来还想拉着白水秋一起的。
但白水秋早就过了玩泥巴的年龄,对这种小孩子的游戏没什么兴趣,所以很干脆地婉拒了,于是结夏就自己一个人跑到走廊边的地板上坐下,玩的不亦乐乎。
白水秋看了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妹妹」一眼,摇了摇头,然后也赤着脚踩在地板上,往外面走了几步。
站在走廊边缘,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仰头望向夜空。
第589章 最好看的人(二合一)
夏日的夜晚,月明星稀。
山中的空气也很清新。
在运足目力的情况下,哪怕是在夜晚,白水秋也能够把夜幕中的天穹看得清清楚楚,只是……
“今天的月亮,好像不太圆啊……”
今天是八月十四,还只是盂兰盆节前夕。
但在白水秋的视线中,月亮却不仅是不圆,甚至还缺了好大一块。
说起来,东瀛人最开始过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时候,也是和华夏一样,都是以阴历七月十五作为正日子的,直到明治维新以后,因为东瀛政府将历法从阴历变更为阳历,所以盂兰盆节的日子,才被固定到了每年阳历的八月十五。
除了少数地区还延续着旧历,在阴历七月十五前后举办盂兰盆祭,包括京都和东京在内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按照阳历过的。
这两个日子看起来区别不大,可问题是……
阴历的十五,都是满月。
但阳历的十五就说不准了,基本上任何月相都有可能出现,甚至还有可能遇到朔月——也就是每月初一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候。
而在自古以来的传说中,月亮又属「太阴」,满月之夜,正是一个月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因此上元、中元、下元的日期,都是在当月十五。有关于此的鬼怪传说也不胜枚举。
那……
中元节到底是按阳历算,还是按阴历算的?
白水秋忽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对策组那边,应该有考虑过这两种历法的区别吧……”
思索了片刻后,白水秋从衣兜里掏出手机,在LINE上给藤原七海发了条消息过去。
后者的回复很快就出现在手机屏幕上:“七海:应该是阴历。”
“秋:应该?”
“七海:关于「黄泉之国」、「三途川」、「鬼门关」的情报,几乎是灵异界最深的秘密之一,数千年来,能够被确切证实的此类记载寥寥无几,也几乎没有人亲眼看到过「鬼门关」开放的场景,所有传闻几乎都是来源于故老相传的民俗传说。
只是从修行界,对阴气和阳气变化趋势的观察上来看,的确只有在阴历七月十五的时候,阴气才是最重的,很多鬼祟都会在那一日活跃。
不过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或许是因为官方将历法变更为阳历的缘故,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异象,所以很难说准……”
合着这些鬼祟是因为人类世界过节习惯的变化,而被动改变了自己的过节习惯,把出来活跃的日子也一并推移了?
白水秋有点无力吐槽。
不过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是能理解的。
绝大多数鬼祟,在执念未消的情况下,都是会在人世间留存一段时间的,假如这些魂灵依然保存一部分生前的记忆和理智,那么在子孙后代祭拜自己的时候,自然就会跑出来予以回应,享用一下贡品什么的。
而原本的七月十五,因为已经不是节日了,出来也没用,这些先人的魂灵自然也就懒得活跃了。
至于那些已经「成佛」了的先人……
就涉及到了「鬼门关」的说法,想来就算这扇门真的年年打开,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回来的。
真正能够从那边的世界来到人世的,恐怕还是以鬼族这样的邪恶存在居多……
很快,藤原七海那边又发来了一条消息:“七海:另外,修行界内还有一种比较普遍公认的猜测,就是「鬼门关」其实每年都会打开——
至少在平安时代以前是这样,所以才会留下百鬼夜行的传说。
但是因为那扇「门」,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门」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而且绝大多数修行者所具备的灵力,也不足以让它们看到这扇门的存在,最多只是能感觉到某个地方的阴气格外深重,所以任何有关于此的传说,都只能是猜测而已,无法被确切证实。
如果千叶县内存在着「鬼门关」的话,那么大概率将会是在灯笼山一带出现,有麻美她们守在那边,应该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真的遇到超出控制的局面……我会及时和你联络的。”
“秋:我知道了……”
结束聊天后,白水秋又顺手上网查了一下万年历。
嗯,今年「两」个中元节,相隔倒不是很远,只相差了两天。
也就是说,阳历的八月十七号,就是这个月的满月之夜,如果真的有什么状况发生,那么大概率就是在这两天了。
“这几天就稍微警惕一点吧,尤其是每天晚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