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史才站直了,拱手道:"王爷明见,臣中举前确曾做过十来年钱粮刑名师爷,是以官府衙门里的门道,臣清楚得很。"
宁骏拍了拍他的肩膀,"孤现在就交给你一项任务,抽空去京兆府啊,都察院啊多走走,交交朋友,兴许会听到不少有意思的事情。"
王长史想了想,"王爷的意思是?"
宁骏高深莫测的道:"所谓雁过留声,水过留痕,你的任务就是抓住他们的蛛丝马迹,然后顺藤摸瓜。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哪一年不会请托几次的?"
王长史只觉得豁然开朗,这种事他还真是行家,"王爷放心,臣这双眼睛那是火眼精睛!"
正说着,远远的走来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六宫都太监夏守忠,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
夏守忠见宁骏正在门口,忙滚鞍下马,赶过来笑道:"哎哟,王爷,您这是打算出去?"
宁骏笑道:"早起的喜鹊叫,孤掐指一算,夏公公今儿回来,所以特意在此迎接。"
夏守忠忙跪地请安,"王爷说笑,没得折了奴才的寿!奴才得皇上旨意,诏王爷和王妃娘娘入朝,在临敬殿陛见。"
宁骏看他一脸谄媚,"你老实说,是不是好事?"
夏守忠笑道:"自然是好事!"
于是宁骏备了大轿,与可卿更衣一起进宫去了。
临敬殿在两仪殿的东面,离太上皇所在的大明宫很近,是皇帝常朝过后,批阅奏章,召见大臣的地方。
宁骏和可卿进了临敬殿,皇帝正坐在御案后奋笔疾书。
可卿紧紧的挽着宁骏,宁骏轻轻拍拍他的手,冲她笑了笑,小声道:"放心,他虽然看着很严肃,其实......"
可卿小脸红扑扑的。
皇帝忽然抬头道:"其实什么?"
宁骏一本正经的回答:"其实也很严肃!"
可卿在一边忍俊不禁,悄悄白了宁骏一眼。
拜见已毕,皇帝便让夏守忠宣旨。
可卿跪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于戏,树屏崇化,必正壶闱。尔工部营缮郎秦业之女,清白流庆,诞钟粹美,固能徽范夙成,柔明自远。是以选极名家,俪兹藩国。今册尔为忠顺王妃。尔其弘宣妇道,无忘姆训。率由孝敬,永固家邦。可不慎欤!钦此!"
可卿再拜,接旨。
宁骏这才扶起她,"可卿,你终于是我的王妃了!"眼看两人情意绵绵,皇帝打断道:"忠顺王妃先去大明宫谢恩,八弟先留在这儿,朕还有话说。"
于是宁骏牵着她的手送到殿外,"你先去,我马上就来。"
终于持证上岗,可卿娇羞满面,嗯了一声,跟着内侍去了大明宫。
回到殿内,皇帝不悦道:"你干的好事!"
宁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敢的都是好事啊!"
皇帝哼了一声,"不声不响搞出一个石印术,眼里还有朕这个哥哥吗?"
宁骏笑道:"回皇上的话,臣弟这也是为了赚钱养家嘛!"
皇帝起身走到他面前,"朕给你的俸禄还嫌少了是吧?你说说这次你勾连到了多少人?大半个神京都轰动了!"
宁骏难得谦虚道:"这可不关我的事,那些人冲着的是李守中、孔继宗几个的名声,还有王澍他们的书法,臣弟只赚了几个辛苦钱。"
皇帝笑道:"瞧你那个抠唆样,朕又不抢你的银子!"
宁骏警觉起来,"难道皇兄是要臣弟的石印术?"
皇帝笑着点头,"那是自然!难道你还想抱着一辈子不撒手?李守中他们已经上了折子,要求你将石印术的法子公之于众!"
"不行!"宁骏连连摇头,"凭什么?这是我想破了头才得了的主意,他们想一两银子也不掏便得了这么大的好处?门儿都没有!"
皇帝听出弦外之意,"要是价钱合适,你也不会不同意,是吧?"
宁骏理所当然的点头:"臣弟就是想发财,损己利人的事情不干!"
皇帝失笑道:"你还是亲王!就没一点爱民之心?"
宁骏立刻道:"臣弟爱民啊,四书五经都印了一万部,象征性的收了一两银子一册,实在是功德无量啊!"
皇帝听了,忍不住踹了他一脚,"你什么时候掉进钱眼里了?一门心思捞钱?对了,你还将养济院一条街拿了去,临街那么多店铺,花了多少银子?"
宁骏叫屈道:"皇兄,要不是臣弟,养济院那地方狗都不愿意正眼瞧!是臣弟点石成金,才有了样子。"
皇帝转身坐回御案,"这么说吧,你要怎么着才把那石印术拿出来?"
宁骏知道是保不住了,转眼笑道:"皇兄,与其让其他人发财,不如咱们一起发财?"
皇帝眉毛一扬,"你的意思,是让朕与民争利?"
宁骏急忙解释:"这哪里是与民争利?再说争的也是那些书坊商人的利,让天底下的士子得了好处,该是为民争利!"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皇帝敲了敲御案,"什么时候这么伶牙俐齿的?朕瞧着你那王妃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
宁骏笑道:"臣弟自然是开悟了!皇兄,臣弟真有一个好主意!眼下朝廷有邸报,是由通政司管的,上面都是些朝廷政令,奏章,诸如此类,面向的大多只是朝廷官员,而今市面上也有民间报房,少量的印制所谓的京报,不如在通政司下面添设新闻局,除了朝廷需要传布天下的政令、重要任免等等之外,还可以刊布有益教化的道德文章,杂文趣事,或者典型案例,配之以评论,起到破除谣言,以正视听的效果。当然,臣弟以为,邸报分作不同版面,内容多种多样,适用各个阶层。甚至可以选一个专门的版面,留给商人发布买卖信息。连名字臣弟都已经想好了,就叫《神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