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伟听从了丁树成的建议前去寻找方木,他在篮球场找到了方木,书中用了一句话来形容方木看向邰伟的视线:冷漠、疲倦,却又锐利无比,仿佛能够刺破午后强烈的光线直钻进对方的身体里。
如果陈信安看过《第七个读者》那么他会感叹方木的转变,但他没有。
邰伟把关于“吸血鬼”案件的资历交给方木,而方木给出的答案却只有:“这个人,男性,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身高不会超过175cm,应该比较瘦。”
邰伟有些失望的离开了。
方木在一节课上认识了一个害怕点名的学生,孟凡哲。
因为害怕点名,他经常会选择迟到来规避点名,方木跟他简单聊了两句便离开了。
没过几天,“吸血鬼”再次出现了,邰伟找来方木到案发现场协助办法,没想到方木在面对案发现场时竟然吐了出来。
邰伟心中暗骂了一句废物便返回现场继续工作,他并不知道方木怕的不是这血腥的案发现场,而是这里,一个生命刚刚消失,这个信息。这会让他战栗,仿佛记忆深处某个不愿触及的部位被猛击了一下。
但方木比他认为的更加敏锐,从地面上掉落的卡通图案纽扣,缺失的一把菜刀,以及同以往案发现场不同,没有盛着血的容器这几点判断出,还有一个受害人,很可能是个孩子。
他们寻找了三个小时,天色越来越暗,大雨将至,而方木的脸色也越来越阴沉。
终于,他们在一个废弃的厂房找到了,那个女孩的尸体。
「“男性,”方木突然开口说道,声音嘶哑,“年龄不超过30岁,很瘦,不修边幅,家就住在附近,父母可能原为国有企业职工,已经去世或者不跟他住在一起。他有严重的精神障碍,血液对他而言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现场没有发现死者被凶手喝下血液的迹象。这说明,凶手一定找到了更加有吸引力的血液,然后用一个整理袋将被害人带走。
接着,陈信安便看到让他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的一句话
“更年轻的血液。”
啪!
他激动的拍了一下手。
“绝了!”
这对其他人来说,或许只是这本书里普通的一句话,但他是个导演。
他的脑海中已经构建出了方木说出这句话的场景!
只要镜头运用的好,这绝对是一句能让观众震撼的台词!
“只要这本书的后续水准不变差,不管付出什么,我也要把它拍成电视剧!”
陈信安的目光中满是激动,终于,他等到了足够惊艳的推理小说。
他继续看了下去,很快,方木便协助邰伟侦破了案件,抓住了名为马凯的犯人,他自认为自己有贫血症,需要补充血液,但警方检查了他的身体,很健康。
方木争取了一个跟马凯谈话的机会,他向马凯询问。
[你已经杀死了那个女人,为什么没有吸她的血,而是选择了那个小女孩?”
马凯轻声笑笑:“老弟,给你一个土豆和一颗樱桃,你会吃哪个?”
方木的拳头一下子攥紧了,土豆?樱桃?那是活生生的两个人!
方木竭力让语气平淡:“为什么还要把那女孩带走呢?直接在屋子里喝掉那女孩的血就得了,干吗要冒那么大的风险?”
“你不是有毛病吧?”马凯皱起眉头看着方木,仿佛眼前坐着一个不可理喻的人,“那种场面,怎么能让孩子看见?她还那么小。”
刚刚恢复正常流速的血液又在方木的血管中奔腾起来,他难以置信的看着马凯,而后者正用一种嗔怪的目光看着方木,好像在教训一个不谙世事的小青年。]
......
“嘶...”
“这个马凯...”
陈信安看着这段话,不由得有些背后发凉。
“他完全是个疯子啊...”
“但是...”
“很好。”
很戏剧化。
短短几段对话,马凯的人物形象就出来了。
而且并不单薄,甚至有些复杂。
从看守所出来后,方木跟邰伟讲述了一下关于他如何判断出马凯的信息,陈信安看这一段看的有些沉迷。
跟以往的那些推理小说不同,明明方木也是在逐条分析着那些他眼里的“证据”,但并不枯燥,反而十分吸引人,这段方木与邰伟的谈话也充满了画面感,甚至陈信安已经想好了这里要怎么拍才更有真实感。
方木回到学校后跑到天台上拿出一捆捆的烧纸拆开,点燃,夜色很好,有微微的风,沙沙的,好像有人在低声絮语,没人看见J大南苑五舍B座天台上的奇怪祭奠,尽管它并不是第一次。
「老四、王建,你们好么?
还有你,陈希。
方木的眼中涌出泪水。」
“是方木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