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应当的就像是鸟儿能在天上飞翔,鱼儿能在水下呼吸。
他答道:
“很简单,我们再逛一会儿,就能给你看花灯了。”
李师师扬起脑袋,看着那满是繁星点缀的夜色,唇瓣染上笑意,低声说道:
“嗯,谢谢你。”
无论有没有花灯,她都已经很满足了。
……
……
但这位落入凡尘的仙人显然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愿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李师师揉了揉眼睛,却依旧能窥见那无比真实的元宵夜景。
一片繁华的当间,有宝马雕车,有欢声笑语,更有绵延不绝的花灯。
当今的太平天子尽极奢靡,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放灯,时间长达四十八天。
她自是有机会窥见那般景象,可比起元宵当天的画卷,却依旧差上了许多。
兴许是以前太孤单了,自己以前从来对这般热闹的节日都并不显得有多么欢喜与期待。
可在旁人出现之后,她却是觉得那没能窥见的元宵之夜反倒成了一种缺憾。
比之将自身托付良人,比起那些情情爱爱。
比起委生于权贵,得一场富贵。
少女更喜欢去窥那天地之大,去和家人过一些热闹的节日,去不掺杂任何的理由的赏花写诗。
但这京城就好似以前父亲所开的那家染坊,再结白的布料都终究会失去自己的原初,归于浑浊。
她其实在拿到那把油纸伞的时候,已经放弃了。
以前的那些坚持,那些可笑的倔强,那些毫无意义的反抗,都好似被摔碎的镜子在初晴小雪的午后化为了划伤自己的利器,讽刺着这份给自己添加诸多麻烦的愚蠢。
可偏偏又是在那天捡到了苏青安。
如果人生有着转折点,想来这就是了。
一道末代花魁的绝唱,一道不知通往何方的未来,至此分割出了鲜明的两条道路。
李师师没能在这半月里学会剑心决,她也不清楚离开这京城,随着苏青安去踏上斩妖除魔的旅途的最后将会迎来什么结局。
前路是充满着迷惘与危机的雾海。
但无论如何,少女都并不后悔转变成这般模样的未来。
她沉下心,就这样逛着画面大变的汴京,望着那由于放灯时节,宵禁取消,得以倾城而出的百姓,神情柔和。
李师师看着那些抛头露面的平民女孩,又转眼窥见位于附近用紫丝步障将四周的人们隔绝而开,防止被人潮挤到,体现大家风范的官宦子嗣,遂而将视线投落在过往岁月的那片夜色之间,沉溺于那份美好。
那时似乎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都放着似乎绵延不断的烟火,吸引着游人与仕女。
彼时的花灯在街道之上张灯结彩的堆叠成壮丽的山林,上面绘着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
她望着人们社火游街、唱歌跳舞、耍杂技、猜灯谜等等诸多热闹的画面,唇角微微上扬。
李师师依稀记得,当初于风雪被人带走不久后,便是这般时日,可彼时的自己是那样懵懂,又困惑于自身的处境,便是漫天的烟火与街道上绵延的花灯盛景都无法使得内心诞生出几分欣然。
她只知道,自己唯一的亲人不在了。
以后只能待在这满是胭脂粉水的勾栏之地,几乎是稍稍长大一点便能窥见余后的人生。
可在当下,少女却觉得这毫无疑问是初春的季节。
而元宵,便是正值度过了雪与大风,极尽温柔的节日。
已经满足了。
或者说,女孩本便是容易满足的人。
虽然仅是短短几分钟,可内心的充盈感却前所未有。
滴答,滴答。
苏青安望着那天平之上垂落的几枚圆珠,微微怔然。
而下一刻,李师师意识海内的赤红羽毛恰如其分的缓缓点亮,似是在这一刻宣告着幻境的终结与旅途的开始。
可当她再次窥见真实的画卷之际,却发觉已然位于了万众瞩目的高空之上。
她望着足边恍若星辰灼目的彩霞,怔然间望着这朝天际尽头渲染的绮丽天象,回望下那座无限拉远又有诸多目光仰望的京城,不知如何言语,竟是浑然遗忘了立于苍穹的天然畏惧。
苏青安的眼眸低垂,却是忆起了那人彼时看似的玩笑话间,所夹杂的小心翼翼。
【到时候我们悄悄溜出去,让他们满地找我,想想就很有趣。】
可为什么要躲?
便是真当光明正大的踏出这道京城,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