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说话间起身,撑着岸边,从水中爬了起来。
“最近列国的使团,马上就要奔赴咸阳了,这么多心思各异的势力,混杂在咸阳城中,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到时……你这该死的佞臣。”
白苏神色一愣,低头看去,只见刚刚系在腰间的浴巾,实在是有些太短了,在刚刚起身的时候被冲落了,他连忙拿起岸边的长浴巾,系在了自己的腰间,这才松了口气。
等转头看向政姐的时候,只见政姐银牙紧咬,凤眸死死的瞪着他,那精致的秀耳,似乎微微有些泛红。
胡郂抬起头,疑惑的问道:“母亲大人你怎么了,为何脸色那么奇怪?”
政姐皓齿轻咬朱唇,神色恢复平静:“没……没什么,只是一时有些疲倦罢了。”
“那母亲大人一定要注意身体啊,莫要被公务压垮了身体。”胡郂关心的说道。
“朕自然知道。”
政姐转过身去,走了两步后,脚步一顿:“你们二人速速换好衣服,过来,朕有事情要问你们。”
“是。”
胡郂看着政姐离去的背影,嘴里长长的呼了口气,不得不说,面对母亲大人那充满压迫感的眼神时,她心中本能的一阵畏惧,好似老鼠遇到了猫一样。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总感觉今天的母亲大人,语气中带着一丝隐隐的不爽。
是朝中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情了吗?
第二百三十一章 暗流涌动的咸阳城
幽静的长廊之上。
政姐换上了一袭黑色的长裙,乌黑的发丝披肩散落下来,纤细的玉手中端着茶盏,娴静的坐在伏案前。
微风拂过,青丝飘动,一张雍容华贵的俏颜,让人不由为之沉沦。
“陛下……”
白苏换好衣服后,来到了政姐的面前拱手行礼。
胡郂也换上了一袭可爱的青翠色长裙,从白苏的身后露出了小脑袋,对政姐吐了吐舌头。
政姐凤眸看向白苏,沉吟许久后说道:“坐吧,朕有要事问你。”
“是……”
白苏见政姐并没有生气的意思,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不知陛下为何事而忧?”
政姐放下手中的茶盏,朱唇微启道:“自然是那些从各地来到咸阳的商人,还有各国的使团,这些人背后都有势力支撑,恐怕其中混有匀细作,来打探咸阳的情况。”
“这些人在咸阳城中闹出了不少的事端,朝廷一时有些不太好管理,毕竟这出手太轻了,不足以稳定局面,出手太重了,又容易引发双方的矛盾。”
“至于细细去核查,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要知道如今来往咸阳的外地商人,足足有十余万之众,这么多的人,可做不到慢慢核查。”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良策,莫非每次不管出现什么事,都先派人抓进地牢不成?”
她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中也知道不可能这么做。
毕竟,这些商人有不少都是来自外邦的,有来自江东的,有来自齐地的,草原,西域的更是不少。
其中,有很多都距离咸阳很远,要是平白无故的抓捕,这岂不是损害了大夏的名声。
胡郂咬着食指思索了一下,发现这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眼下,外邦的使团纷纷奔赴咸阳,前来朝拜,万一出现什么刺杀,械斗,闹出了人命,那可就麻烦了。
可是管的话,又不能太重的苛责。
毕竟,这么多外邦使团都看着呢,要是咸阳过分的对待小弟,那以后谁还敢过来朝拜啊。
她思索了许久,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只好把目光看向了身边的白苏。
白苏摸着下巴,沉吟道:“陛下,除了这些之外,其中更重要的是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这些人有的距离中原太远,不了解中原的实力。”
“有的则是一些,对咸阳有所不满的六国遗族,故意借此机会,闹事,试探一二。”
“我们尽管可以把这些闹事的人抓起来,可是想要压制他们心中蠢蠢欲动的想法,那就太难了,所以微臣有一个好办法……”
“不如借此机会,随了他们的愿。”
“随了他们的心愿,此言何意啊?”政姐神色一愣。
她隐隐约约的似乎意识到了白苏的想法,可一时间又无法窥探其中真相。
白苏笑着说道:“陛下可曾听说过,问鼎中原的典故?”
政姐沉默半响后,淡淡道:“这个典故朕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楚庄王率领大军,平定楚国内乱之后,率军北上来到洛阳城外,问鼎之轻重与大军长戈比起来,孰轻孰重。”
“等等,你的意思是,想要以军示威?”
白苏脸上泛起一抹笑容:“不愧是陛下,真是一点就透,这些混杂于商队,使团里的细作,目的不就是为了打探我大夏的国力如何吗?”
“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当着他们的面,展现一下,我大夏兵威之锋。”
“陛下执掌百万雄兵,威武的士兵何其之多,可以从中挑选一些精锐的兵马,组成方阵,在咸阳城中举行阅兵仪式。”
“陛下亲自居于台上检阅三军,让那些异域诸国的使节,以及天下的百姓,见识一下,大夏兵马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