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提高末端速度,那么就提高装药量好了,丧心病狂的850公斤装药足够把小半条大炎楼船的整个上层建筑物炸飞,或者把整条船向着一侧推翻。
但是也因此,弹体极为巨大,只能用垂发的方式发射,在墙后伪装在草皮下面的发射井已经全部填满了,只要莱塔尼亚打出第一枪,这些大家伙就能保证此后的每一枪都是这边打出去的。
「轰隆隆」地面在微微的颤抖,大规模的载具集群正在逼近这道围墙,“他们来了!”和地球上的陆军战斗不太一样。
泰拉因为有陆行舰,集团军规模的进攻面也不会太大,大量的人员都随同陆行舰和各种大型的运载平台,如机动要塞,机动兵站移动。
即便是集团军级的进攻,正面上,大约有200来艘各类陆行舰,还有相同数量的机动要塞和机动兵站,在周围大约还要铺开数十公里的各类装甲载具的样子。
当然,任何将军都不会把一个集团军直接投入战场上,就为了攻打一个边境节点,那简直是……拿万吨水压机砸核桃,还可能被人围在中间暴打。
所以,莱塔尼亚针对这个边境哨站动用的攻击只是试探性的,大约只有两个营的规模。
不过,在进攻之前的炮火准备确实是军级的。只是,这个炮火摊在整个边境,数百公里的进攻面上。
在数百公里的边境线上的多个突破口,同步开始试探性的攻击,一旦试探出哪边的防御较为薄弱,就会立刻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这也是进攻方的优势也是防御方的劣势。
你需要在每一个可能的地方驻扎部队,而对方只需要挑选一个点集中进攻就行了。
但是,一旦突破第一条防线,接下来的弹性防御和进一步的打开战场的时候,那么防守方的优势就出来了。
如果不能及时顶住两翼的守军攻击或者分散守军的注意力,那么进攻方就可能被两翼直接钳住后续力量,然后整个被包了饺子。
而且弹性防御也导致守军和进攻方会反复争夺一些重要的防线和节点,相对于有完善的工事和后勤的防守方来说,进攻方的压力和损失会大很多,在局部上有兵力优势,但是在整体上依然是劣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打仗进攻时尽可能的出其不意,而不是正面堂堂正正的打过去。
因为那样的伤亡会非常大,而且打起来也很费事,如果没有占据兵力、士气和装备上的优势的话,很容易出事。
而且进攻得太顺利还可能导致前后脱节,被以逸待劳的守军迎头痛击——堂堂之势要打好那可是一门学问。相反,突袭和闪击反而更加容易一些。
“炮火急袭!”天空中响起咻咻咻的炮弹尖啸,维多利亚的集束穿刺弹,这种炮弹回避了泰拉发射药和爆破药因为源石吸能造成的威力会随装药比例增加而下降的问题。
它有点类似地球上的反步兵钢珠炮弹,发射出去的炮弹呈现一个圆锥形,在达到末端点的时候炸开外壳,点燃二级装药,将数十甚至数百根打磨过的尖锐中空钢箭向着目标发射,覆盖一个椭圆区域。
只是相比炸药炸飞的弹片和钢珠来说,这种炮弹的覆盖面太小,重量太大,穿甲能力有点过剩,对于在简单掩体后的步兵杀伤力惊人。
但是对于散兵线来说,缺乏覆盖面,一炮下去根本打不中几个人。
导致这种炮弹只能由战舰的大口径舰炮发射。不过,在集中了战舰上大量的重炮集群轰炸覆盖一个小片的守军的防御设施的时候,效果就非常的可怖了。
“隐蔽!”来不及趴下,钢制的墙板上就瞬间多出一大片蜂窝状的空洞,躲在里面的步兵在一瞬间血肉横飞,中空金属管轻易的将士兵一个个钉在地上,设计过的多孔中空结构让这玩意儿的放血能力惊人。
而且对于伤员的救助也会非常的麻烦,医护兵需要用手锯把金属管锯断,才能挪动伤员,并且还需要立刻输血,对于敌人的后勤和士气是毁灭性的打击。
“咻……砰——”尖锐的哨声之后就是弹头炸开,抛射定向穿刺弹的爆破声,这样的声音不断在阵地上方响起,对于躲在奥丁里面的车组成员来说,每一声都感到心脏被人一把攥紧。
好在,这种反步兵的弹药对于奥丁的龙钢装甲来说毫无意义,除了时不时响起的当的一声回响外,什么都没发生,只是砸在装甲上的钢管因为单薄的外壁会立刻破裂,对附近的步兵造成碎片杀伤。
“到我们出发了!”“突突突!”奥丁的发动机开始运转,塔热炉的废热在车体后方喷出一团带着未反应完源石碎屑的火星,战车碾过已经坍塌的伪装架构,出现在战场上。
“目标距离3公里,开稳点!”炮手将一枚炮弹塞进炮膛,电磁炮转向远处正在加速的陆行突击舰和机动要塞的履带,“开炮!”
“砰!”电磁炮的声音比火炮更为沉闷和奇特,弹药在陆行舰扬起的沙尘中留下一道旋涡状的空洞,“咣当!”
“命中,无效,再来!”陆行战舰的裙甲一炮就给干穿了,然而炮弹却从行走机构穿过打在了底盘桁架上,固然破坏了陆行舰的结构,但是对于这样一艘地面上移动的城市来说,毫无意义。
命中声音被陆行舰自己的噪音所隐藏,而之前的炮击带来的烟尘则成为了车组最好的防御,没人意识到敌人在向自己开火。但是,这种伪装和掩护并不能持续太久。
哪怕车体高度远远低于泰拉的大部分的载具,并且有沙漠迷彩保护,依然会被敌人发现,别的不说,沙尘当中一个个荡漾的螺旋空洞足以引起观测部门的注意。
“小心,敌军埋伏有轻型装甲单位!”
“护卫战车车队去拦截他们!”
“咻!这些莱塔尼亚的废物也终于反应过来了啊,我说,你还行不行啊?都第几炮了?”车长看了眼旁边的炮手,后者翻了个白眼,“老大,对面吨位是我们的一千九百多倍,就好像是在用钢针杀猪,有点耐心啊。”
“倒车,他们追过来了,换常规弹!”奥丁卓越的行走机械设计迅速切换悬挂和动力模式,前后驱动模式翻转,履带在沙地上扬起一团尘土,立刻向后倒车。
这种惊人的灵活性带来的是巨大的成本和加工难度,年师傅没为难后勤的修理人员,大部分的机械零件都设计为模块化和易于更换模式。
但是她是在极大的为难军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还有为难小雪雉。
可靠性、维护性、成本,是一个不可能三角,为了极致的可靠性和维护性的典型就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别以为这玩意儿是粗制滥造的。实际上,这可是精工工艺步枪的杰作,生产成本实际上更大。
而奥丁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复杂的结构要达到足够高的可靠性就需要用更高级的材料和更抗造的切削工艺,而非铸造或者冲压工艺,而要达到最快速的维护,就需要设计为可以快速拆卸,整体一体更换的模式。
这意味着后勤部门只需要准备足够多的套装零件就能以30分钟修好一台奥丁的速度快速更换其装甲、悬挂、履带和各种设备——然后,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就要杀人了。
不过,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他们才特么不在乎这玩意儿要花多少钱去维护和工程师们得花多少工时去生产呢,灵活、可靠、易于修理,速度还快的装备就是他们最喜欢的装备,至于说钱的问题……又不是从他们军饷里面扣的。
对于莱塔尼亚的护卫车队来说,这些对面的战车简直叫一个滑不留手,四组独立驱动的行走机制让他们可以在地面上玩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走位。
急停、急转、S飘移、前驱转后驱表演急停倒车,就好像他们的驱动变速箱和主轴是不要钱的一样——
好吧,要钱的,这么玩的后果就是寿命大幅度减少,足够买莱塔尼亚护卫战车三台的行走机构,在这种高强度的折磨下,最多200个小时就废了。
“第四台了,这些傻子还真敢追啊?”射程、速度和灵活都不占优势,更别说平摊在地上的低重心结构还有良好的射击稳定性,这还敢往上追,用那种过时八百年的法术炮攻击,那不是在送菜吗?
“砰!”常规穿爆弹利索的在六轮战车上留下一个贯穿洞,下一个瞬间,这玩意儿就飞了起来,“第五台……”
“该去对付那艘陆行舰了。”陆行舰已经撞上了围墙前面的隐藏的阻拦障碍物,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就再次启动。
“咣当!”伴随着一声巨大的断裂声,一艘陆行舰猛地歪了一下,停止了运动,接着是第二艘。
不得不说,卡兹戴尔隐藏起来的成堆奥丁战车确实给莱塔尼亚人上了一堂名为「轻型装甲单位如何使用」的战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