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军队在这里缠斗厮杀,但是对于当地的平民来说,只能称之为挣扎了,在废墟里面,在街道和洗劫一空的商店里面挣扎着活下去。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明媚的日光下,龙南荒漠升腾起一团扭曲的热气和沙尘,在沙尘当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慢慢的浮现。
维斯尼亚科,一个名字里面带着春天,却从未渡过任何一个可称之为春天的日子的男人,连忙举起只剩下半边镜片完好的双筒望远镜,看向那逐步蔓延开的沙尘。
那不是沙暴,而是别的什么,一个方方正正的金属怪物碾过荒芜的土地,在飞扬的尘土和扭曲的热空气下,这庞然大物和它身边的幼兽一同向着城市碾压过来。
维斯尼亚科连忙抓起自己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还有那只宝贵的金属锅,塞进背包里面,武器,弩箭,饼干还有一点点的干净的水和更为宝贵的药品,抓住吊机一侧的金属索直接滑向地面,这个藏身处不能要了,必须得离开这里。
谁都知道,这种城市边缘地带是遭到登陆突破和炮击的重灾区,他必须尽快赶到靠近城市核心城区的下水道入口。
只有下层甲板以下的悬吊区才是仅有的安全点,只是建立在哪里的跳蚤市场和黑市老板没那么好说话,自己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一点药品就不得不为了一张安全的眠床而交易出去。
只是没人知道,在那仿佛故意在给当地人制造心理压力而放缓了脚步,缓慢而坚定的移动的钢铁城市内,一群人看见地平线上的城市尖塔的时候,简直热泪盈眶,天知道这几天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可怖的事情。
首先是那个掉落的零件终于被比对出是哪里的。然而,这个结果比它是从传动系统里面崩出来的什么玩意儿还要可怕,这是反应堆内部固定源石反应器的插销。
那么问题来了,它显然不可能穿越厚实的船体出现在船体外面,那么它是怎么来的?
有三种猜测,第一种是被遗忘的备件,由于陆行舰是边造边安装这些设备。
而不是切开甲板往下吊装,所以出现备件被遗忘在船舶底部结构的某个桁架或者临时储物平台上是很正常的。
毕竟这不是水面舰船,不用考虑流体阻力,裙甲内的地步架构到处都是悬架和平台,还有升降机结构,出现这种情况,导致这个备件因为颠簸震动从原来没人发现的某个平台上滑落非常正常。
毕竟,在检修的时候,工程师们还在这些位置找到了好几塑料筐的「陈年冰红茶」(有工地和高空作业经验的都懂),所以,被遗忘的备件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但是考虑船厂的管理制度和备件对不上号的反应,这个概率也不是非常的大。
第二种就恐怖了,本来要装的插销没装,被忘记在这里了,这个故事极其恐怖,这意味着有一个源石反应堆里面的堆芯是没被固定死的,或许现在没出问题,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轰隆一下,全船人被炸上天空。
不过,只要验收工程师不是傻批,这么大一坨玩意儿不可能漏掉。
再说了,没插销,陆行舰一开起来,轮机舱不得听见叮叮咣咣的怪声音啊。
最恐怖的是第三种,反应堆都是固定好的,工人们也确实装了,检查了没少零件。
但是他们把专用的反应器插销和某个船体钢构件弄混了,用通俗的形容就是:他们把孩子丢了,把胎盘抱走了。
但是,船体构件里面是不可能有和反应堆零件完全严丝合缝的一模一样的仿佛克隆的存在,那么很可能只是外形和颜色上极为近似。
但是,再近似也不可能真的严丝合缝的放进去——那么,这个故事就仿佛用榔头把装反了的内存卡强行敲进了内存槽一样。
于是,主动力系统不得不停机,而且野外还没法修,只能靠备用动力驱动,而备用动力根本带不动这么庞大的系统,只能以最低速航行。就这样,还得超负荷运转。
倒是提前验证了备用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最起码在最后一截路上,持续的超负荷运转它没挂掉。
由于这东西必须切开甲板来修,必须靠港,移动的维护舰根本没办法,即便他们确实送来了备用的反应堆和零件。
退一万步说,哪怕不修,也得确定到底是十六台联装发动机里面的哪一条装错了,然后把它下线掉,靠冗余支撑。而往回走显然不现实,那怕不是还没开回造船厂,动力就先报废了。
这可不是海上,十几万吨的地面载具,没有几艘拖车能拉得动,唯一能拉这种东西的超大型拖船是大炎的「操蛇之神」级移山舰,这东西……
额,也报废很久了,因为大炎没有用得上的地方,最后两台就在大炎国都的停泊场慢慢腐烂。
于是,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硬着头皮往前走,好在武器系统的动力是独立的。不然的话,乐子还要更大了。
“打开舱门,占领郊区农场和矿场,停机检修,所有人员战斗准备!”
沙尘渐渐停息,庞大的钢铁巨兽缓缓停下脚步,靠近船尾和两侧的排气口喷出带着火星的热风,吹散了弥散的尘雾。
“咔咔咔!”棘轮有力的节奏声中,舰首的倾斜船板一点点向下打开,形成一个通往地面的斜坡,露出内部的突击船舱。
亚巴顿级的船舱可以携带四台泰坦改进型工程车和八台奥丁。
除此之外,仿制的雷锤轻型战车和改名叫灰熊的仿制大炎战车总计可以携带40-60辆。
加上两侧立体车库内的20辆运输卡车,备件库以模块存在的122辆轻型装甲突击车一起组成这艘战舰的地面突击集群。
占领郊区农场的莱塔尼亚军队完全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碾过来,塔科夫不是什么大城市,对于莱塔尼亚来说,他们宝贵的舰队里面根本不会浪费在这里。
这里的争夺战主要还是以轻武器和轻步兵为主,莱塔尼亚雇佣了不少自由佣兵来干这个活儿,以免大军出动刺激到龙门和大炎。
对于这些雇佣兵来说,他们连铳械都凑不出几把来,遇到这种装甲集群突击,当场就润了,开玩笑,自己来打仗是为了钱的,不是来和对面武装到腚眼子的金属怪物打阵地战的。
再说了,在开阔、空旷、最大的防御工事是木质谷仓的阵地上和随便凑一凑也有几十门12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的敌人打阵地战?
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找死的话,大可以把那把刀对着心脏捅下去,也比被炸成碎块或者被龙炎弹烧成黄金烤肉要舒服得多吧?
突击分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农庄的大部分建筑物和区域,工程车和运输车卸下简易的营地构建,加固被雇佣兵们遗弃的营地,布置反无人机防空炮和轻型反装甲炮台。
全副武装的士兵从运兵车上跳下来,占领制高点并逐个肃清残敌,检查有无地窖之类的奇奇怪怪的地方。
相比农庄这边的战斗,矿场那边就激烈多了,那边是莱塔尼亚的正规军,一看这熟悉的战车就知道是卡兹戴尔的老朋友了,他们依托于矿坑和山体进行抵抗。
突击队冲了几次都没能拿下来,这些家伙炸毁了矿场的轨道系统。
而且狭窄的矿洞,根本没法让战车开进去,而步兵冲进不熟悉地形的矿道和这些莱塔尼亚人厮杀完全就是在浪费生命。
“主炮校准!”亚巴顿甲板一角的炮台缓缓升起,旋转,阔剑状的炮轨向两侧分开,“一号弹鼓装填完成!”
固定在一个金属圆形支架上的三枚炮弹被塞进炮膛内,电磁炮不用考虑膛压的问题,一次性塞几枚炮弹进去快速射击也是可以的,最多只是阻尼器和轨道受力比较大,还有激波闹不住而已。
经过多次测试,这种三连射是最多能支持的连射次数,再多就会损伤炮管。
即便是这种安全的三连射,在整个炮组寿命期限内,被推荐不要超过五次,算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极限过载射击模式。
“发射!”三声叠合在一起在雷鸣,12枚幽蓝色的光点飞速远去,220毫米磁轨动能弹轰人的感觉非常特别,就好像小孩子拿着魔术弹烟花棒对着沙子堆砌的城堡轰炸一样。
耀眼的弹道,剧烈的震动,还有低沉而响亮的雷鸣。最后,目标就好像是沙子堆砌的东西般垮塌,一种搞破坏特有的童年快乐满溢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