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飞船怎么解决的?”
“你问这个问题,还不如问泰拉人要什么时候才能生产我们的超流体冷却剂和热辐射纳米颗粒云板,而且你们以前是怎么解决的?”
“以前极地有的是冰,水冷啊。”博士也有点头疼,现在北极的冰雪都被邪魔污染了,显然不能直接往水箱灌,就算是以前也不能直接灌,一样需要过滤处理的。
“而且,以前的废热量也没有这么高啊!”
“说的也是”能量的利用率越高,废热越小,而散热压力自然也就越低,而现在,想尽办法利用率都上不去,主要是这个废热的交换和回收利用以现在泰拉的技术来说是有点困难。
除非大量使用源石粉作为热吸收屏障,多设置个几十层,就能顺利散掉七八成的废热,剩下的靠水蒸气和风冷就能解决了。
只是,那样的话,就会变成水多加面的故事,这样的吸热屏障不仅体积大的可怕,重量还大,于是反应堆需要更大出力......而且船舱空间还有限。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在这里挠头也无济于事,说不定在北极找到可以采集到有机物质的地方呢。”
【PS】
极地遗物:
没用完的散热凝胶箱:每10点补给物资,减少干员再部署时间5%.“箱子里面还剩下大半箱凝胶,反射出仿佛生命一般的光泽”
极地事件:
动力舱汇报:散热凝剂数量已经不足,各级散热系统严重过载,我们应该怎么做?
“让干员们穿短袖”——目标生命-3,补给物资+10,“闷热的舱室和随时可能爆炸的锅炉带给干员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让大部分的防御机制无法生效”
“减缓速度,等待自然散热完成”——无影响,“你们在冰原上度过了一个忐忑不安的夜晚,直到散热系统重新回复正常才继续前进。”
“搜集物资,补充散热剂”——条件:拥有没用完的凝胶箱,效果:+20补给物资。“你的干员们很幸运的找到了前锋探勘队留下的废弃营地,里面有一大箱子没用完的散热剂”
第八章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第八章
“乌萨斯承诺会为每一座城市修建相应的避难所系统,并且展开和卡兹戴尔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于大规模天灾的应对机制......”电视上的主持人一本正经的说着鬼话。
泰拉各国并未完全公布真相,只是说可能会在几年到几十年后,有一场超大规模天灾现象发生,好吧,太阳风暴确实可以说是超大规模天灾就是了。
而泰拉人对于各种各样的天灾早就习惯了,一次特别大的末日天灾对于普通的泰拉人来说,似乎也没比平时移动城市避难要糟糕多少的感觉。
“......哥伦比亚近期展开对玻璃瓦尔的例行访问,双方就南玻璃瓦尔主权纠纷等问题展开积极磋商......”
“航天模拟器,最真实的感受泰拉星空的魅力,全套设备只需要......”
“......”凯尔希揉了揉眉心,说是用魔法对付魔法,但是卡兹戴尔的这个措施也太魔法了一点吧,在一大堆播放天灾应对措施的新闻里面,卡兹戴尔在播放广告和电影,还有娱乐新闻,让人产生了一种全世界就他们不紧不慢不着急的感觉。
无独有偶的是,报喜不报忧的官僚主义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这几天大炎的广播里面,关于天灾和各种灾厄的报道频率也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大炎夏季大规模阅兵的报道。
大炎通常在冬夏两季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由传统的田猎制度演变而来,夏季飞禽走兽繁衍生息,数量繁多,如果不消灭一些,秋季收成的时候,就有好戏看了;
而冬季是农闲时期,组织民兵训练,既可以消磨青壮年的精力,避免他们闹事,还能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一口饱饭。
当然,在这个时候,消灭那些没食物的肉食性猛兽也是目的之一,进而这种传统延续到现在就变成了大炎夏季和冬季的两次军事演习兼阅兵活动。
春季是动物发情繁殖的时间,秋季是动物长膘和生产的时候,这两个季节普遍不会进行大规模的狩猎,因为对于生态的破坏太严重了。
加上春秋两季分别是播种耕作和秋收的时候,这个时候征调人力的下场对于农业为本的国家来说,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这两个季节的活动分别是祭祀和庆祝丰收,前者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天子都要下地做做样子,后者是避免冬天饿死在家里,提前积蓄点脂肪。
总而言之,人类的绝大多数的文化活动和民俗传统普遍和生产模式和生产周期息息相关,所以乌萨斯的夏季就普遍没什么节日了,他们必须在短暂的夏日快速完成下种,并且赶在霜降之前收割的工作,根本没空搞事情。
窗外,码头上,初步改装完成的“极地巨兽”号正在做最后的防寒涂层工作,舰体两侧总计两层八个物资输送闸口车辆川流不息,一辆辆八轮大卡车将补给物资送入这艘巨兽的肚子当中。
上层的六个主要是靠各种卡车运输,甲板上的升降机也堆满了吊机送来的货箱,涂着蓝漆、白漆和罗德岛标志的医疗物资与零配件集装箱整齐的堆成小山,随着升降机缓缓下降。
而在下层的两个大型物资补给口则是通过小型列车对接和大型行车往里面送,这部分主要是红色的燃料集装箱和黑色的军用物资箱。
极地巨兽中层甲板,一辆小型平板拖车缓缓开进通道,上面堆满了一个个扁平的长方形箱子。
“这些都是什么?”箱子都是浅绿色的外壳,上方是透明的玻璃,两侧带有气孔和电源接口。
“迷你种植箱”豆苗指挥着手下的船员将一只箱子卡入两侧货架一样的预设支架当中,在箱子触点和动力点连接的瞬间,整个箱子就亮了起来,透过浅绿色的半透明侧面玻璃发出淡绿色的光芒。
可以看见,里面是一层褐色的沙土一样的圆颗粒,翠绿的芽苗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里面。
“这边的都是萝卜,沙箱栽培,肥料和灌溉水通过滴灌管提供,人工照明,就算是在船舱里面都可以生长,另外,为了加速它们的生长,之后,这个舱室会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高压氮气,所以,进入的时候,最好是带好呼吸面罩”豆苗检查着另外一侧的水箱,里面是一个个绿色的仿佛长满青苔的石头一样的养殖磐蟹。
很快,光秃秃的支架就变成了两堵大约有15米高的由淡绿色和银白色组成的高墙,一直堆到天花板,支架并非是单纯的金属焊接架子,有链条驱动的移动结构,可以将上下货架的箱子交换以免收获的时候,需要用吊机才能收货。
两堵培植墙中间只有只容小型地牛通过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提高种植密度,密密麻麻的培植箱一点点将这个食物栽培车间塞得满满当当。
“土豆、洋葱、萝卜、胡萝卜、沙漠磐蟹和水生磐蟹以及虾米和水藻淀粉,这里生产的东西就是未来在极地的所有食材了。”
“只,只有这些吗?”哪怕是能吃苦的苏茜也觉得这是不是太单调了一点。
“好吧,仓库还有几十吨的糖和盐,冷库里面还有刚刚运来的70吨冷鲜牛羊肉以及40吨腌肉腊肠,因为不需要飞行甲板的关系,上层建筑物会更多,这样的话,还有一个植物温室,里面可能会种植一些香料植物。”
“但是,最好别抱太大希望,那是凯尔希医生用来栽培药材和采集极地物种培植用的温室”
当然,按照老夏的见缝插针式种植法,指不定还会在船上的各个地方尽可能的增设一些种植区,比如说洗澡和上厕所的区域,会设置几排带气孔的半封闭水培槽,一方面用于消化沼气渣,一方面也可以清洁一下空气。
除此之外,居住区的花盆和装饰性玻璃展板里面见缝插针的种两把小葱和大蒜也是可能的,不过,指望和这里一样批量持续供给的概率实在不大。
这种破习惯,还得得益于星盟糟糕的舰船伙食,大部分有过长途星舰旅行和乘坐经验的星盟人都会尽可能的见缝插针的在船上的各个角落种点什么吃的和调味品。
这样,就算哪天沦落到只能啃有机酱饼干的地步,至少能往里面撒把葱叶,把它变成葱油味的,这样至少咽下去的时候,可以让舌头欺骗自己这不是屎。
如何区别星盟的老飞和菜鸡?看他们的飞船做大扫除的时候,能够翻出多少花盆和简易种植沙箱,以及可以扫出多少不在计划书内的作物和牲畜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