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夏天的气温并不低,举个例子,极端情况下,可达到零上17度左右,基本上和正常情况下温带秋季差不多的气温。
不过,平均一点的话,大约在是0度到-15度左右,邪魔在这种环境和气温下活动正常,他们有着相当复杂的结构来保持核心区的温度,而且源石颗粒形成的细胞核足以释放能量形成源源不断的体温。
在极地侦查邪魔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通过红外热辐射来探查,但仅限于地表呈现拟态伪装形态的邪魔,对于地下打洞的,躲在巢穴里面的就没什么好办法了,因为那些晶体的核心温度也不低,都在10度左右,只是传导能力很差,导致表面温度都维持在0度到-8度左右。
可是到了冬天,气温最高都是-60度以下,最低可能达到-140度左右,别说邪魔,就算是经过专门改造的极地巨兽在这种超低温下都会被彻底冻住,内部的机件也会因为热胀冷缩出现问题。
干员们暴露在外界的寒风下,即便是在相对晴朗的天气,只要防护服的热管出现问题,几分钟内就会彻底失温冻死,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干燥的冷风,而是卷着大量的雪花的湿润寒风,带走热量的本事一流。
而且问题还不只有这么一点,干员在外面甚至需要携带专门的呼吸装备和空气罐,因为在这个超低温下,你会看见乳白色的雪花缓缓飘落,那是干冰,亦或者说空气当中的二氧化碳。
便是在不遇到天灾的情况下,平均3天有2天是12级以上狂风呼啸,疯狂的暴风雪卷得人眼睛都别想睁开,这也是为什么在南极科考的人员,在冬天基本上都得撤回,只留下少数人员留守猫一整个冬天的原因。
而且这里的极地比地球上的南极恶劣多了,南极好歹周围还是海洋,海水是良好的热容介质,而这里可是纯粹的内陆极地,没有沿海地区,也没有庞大的冰川结构,只有厚达数百米的积雪和极其恐怖的超低温。
“你们当时为什么会想在极地修这些城市”
“当时的极地可比现在温暖多了。”博士翻了个白眼,源石带吸收过量的太阳辐射保护了泰拉人得以在末日后幸存,也导致泰拉的气候大变样,极地变得更为严寒,卡兹戴尔靠近南方一带变得相对湿润了一些,而原本还算适宜的北部则变为了荒漠。
过去的大炎是四季如春,人口稠密的极为发达的都市群,现在则是天气喜怒无常的鬼地方,曾经东国和大炎是连在一起的半岛,而现在是一个岛屿,总之,泰拉的地理环境确实是因此大变样了。
“你看乌萨斯就知道了,当年乌萨斯可是小麦种植地区呢,那些苔麦以前是可以在极地生活的物种。”
“……所以,我们得在大冬天冲进去?”
“往好的一面想,大冬天进入帷幕后,意味着我们的敌人只有大自然本身,邪魔在这种天气下是不会活动的。”
超低温下,邪魔外表会覆盖厚厚的一层冰壳,这层冰壳形成了优秀的保温层,让里面的邪魔核心区域维持温度,只要探索者不主动去刺激邪魔,他们在冬天就是无害的雕塑。
当然,邪魔作为一种具有基本的细胞趋利避害本能的东西,他们在冬天就会干一件事,那就是南下,他们又不是真的喜欢低温才待在极地的。
所以,到了冬天,能动弹的邪魔都会往南方移动,从而创造出乌萨斯的那一大堆的冬日恐怖童话故事,这里面,也不太好说全是邪魔的锅,也可能有乌萨斯人一整个冬天在暴风雪里面瑟瑟发抖的时候,自己脑补出来吓唬自己的。
“但是,我的人也得冻得完全走不动!”
“还好,年已经改造开发完成了极地防护服了,在你的动力盔甲的基础上,不得不说,你们制造的这些护甲一开始就设计了相关的功能,只需要设计一套替代的外部插件就够了。”
“废话,那些是太空用的,还有一部分是多功能的,上面的环境更恶劣。”
虽然没有空气对流和表面水分蒸发带来的快速热量流失,可是真空的低温也比地面的低温大得多,即便是热辐射流失的热量,也足以在你的电池用完之后,快速冻死你——1分钟冻死和5分钟冻死,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经过数天的航行,极地的冬天已然降临,刚刚到火箭发动机厂附近,一场意料之中的暴风雪就席卷而来,极地巨兽根本无法继续前进,甚至无法后退,只能利用发动机厂附近的丘陵作为屏障暂且停下来。
仅仅是小半天的功夫,积雪就快堆到与甲板持平,在舰船的一侧堆砌起来雪白的山丘,即便是在船内,多层保温结构保护下,船员们也得换上防寒服,待在有供暖的房间里面。
“要命啊!”狂风吹拂着单薄的绳索,让绳子在风中发出可怖的嗡嗡声,即便是一个见识过寒冬的乌萨斯人,凛冬也觉得这玩意儿已经超出了“冬天”的概念了。
手里的带冰镐的斧头卡住舷墙上的金属支架,保险绳和安全扣都检查了好几遍,即便再加上处于陆行舰下方,有裙甲和行走机构堆积起来的积雪挡风,从尾部灌进来的风依然吹得整个吊篮来回的摇晃,好不容易才控制住。
这个风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右舷在最大的被风面,积雪形成了一堵雪墙挡住了狂风,但是,舰首和舰船尾部没有这么大的雪墙,即便有,也会被狂风卷走,而尾部较为宽大,且靠近避风港,风速相对更慢,但是舰首前面咆哮而过的狂风风速要快得多。
一个简单的基础原理,表面流速越快,气压越低,也是飞机升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显然,舰首位置的气压最低,尾部最高,就形成了一股由后至前的风,正好和凛冬的吊篮平行,让她在风里摇来摆去。
“嘶~”凛冬紧紧的抓着把手和斧头的防滑手柄,将吊篮拉过去,然后四角锁扣扣住支架上的结构,整个金属构造的支架实际上也在风中摇晃,发出咣咣的声音,但是相比吊篮来说要好的多了。
在凛冬的头顶是交错的电缆和管道,即便做了厚厚的防寒处理,在这种超低温下,依然出现了冻结的现象,特别是底部的排热蒸汽口,融化的冰雪直接形成了巨大的冰笋造成严重的堵塞问题。
凛冬检查了一下情况,从工具箱里面拿出火焰喷射器,对着头顶的管道喷出一道道火舌,没错,非常令人头疼的除冰工作,不仅头疼,还危险,除了被风卷下去摔死,冻死外,还包括不稳定冰柱滑落给她当场做成串烧熊肉。
这个温度下,圣火溶液都会凝固,塔热湿件也很难起到完整的作用,只有电弧离子喷焰器能用。
蓝色的火焰一遍遍小心的舔着冰霜,让管道上凝结的冰雪化为凝露滴落,然后处理完的区域,再从吊篮里面取出新的保温板覆盖上去。
“好了,管道疏通了,有没有发现裂开的区域?”
“没有”凛冬用探伤器查了几遍,管道没有裂开,只是膨胀了一点点,毕竟里面的冷却水都结冰了,冰的体积更大,很可能将管道撑裂开,而且用火焰喷射器来解冻也可能因为剧烈的热胀冷缩造成裂纹。
所以,在融冰之后,需要探伤检查,然后覆盖上新增的保温板,避免下一次继续冻结才行,至于说那些被冰柱包围的排热格栅附近则是一片电锯声。
虽然格栅本身的热气出口不可能冻住,但是周围一圈全是冰笋,就意味着它的排气效率下降,而且还可能坠落砸到地面上或者行走结构上,造成更大的损伤。
花费了数个小时的功夫,凛冬才筋疲力尽的爬进吊篮里面,趁着风力略微衰减的时候,让吊篮升上去,抓住底仓的把手用力一转……纹丝不动。
“苏卡!”
凛冬一手抓着吊篮,一手抓着喷灯对着门缝一阵猛喷,接着换成斧头狂敲了一阵子,才终于在暴力下转动门把手,将检修舱盖打开,边缘洒下细碎的冰渣,很显然,之前是冻死了。
“呼~”热电池还有5分钟,但是,已经让人感受到寒气即将主宰这件防护服,把它化为寒冰牢笼,凛冬抓住把手爬进检修通道,收起吊篮,关上门,打开侧面加热器,此时正好五分钟耗尽。
“要命哟!”挑染着一缕红发的少女哆嗦着脱下防护服,换上防寒服,将防护服整理好,抖掉外面的冰屑后,塞进清洗柜清洗之后,检查有无破损现象,这东西破了,那就差不多是下次出门5分钟内变成冰棍的节奏。
最后将电池拔出来,放到充电座上,今天的工作就彻底完成了,沉重的防护服的穿脱,清洗、检查还有收拾吊篮和工具箱让凛冬在这种气温下都出了一点毛毛汗,不过,很快,通道内蔓延的寒冷就让这些汗水变成了刺骨的阴寒,用劳保用的干毛巾擦干净之后才舒服了一点。
穿过底仓检修通道,可以看见好几个工程师在检查各种管道的情况,其中也不乏有冻住堵塞的,需要外部人员除冰解冻,安装保暖设备。
但是,更多是超负荷运转反应堆带来的电力压载过高的短路和放电现象,离开检修区,进入船舱之后,凛冬才终于松了口气,这里的温度就正常多了。
休息室和餐厅人满为患,没有安排到工作的甲板人员,只能在这里消磨时间,而且也只有这里才集中供暖,船员仓的话,那就多盖两层被子好了,不然的话,供暖系统就真的要炸了。
为了在暴风雪天气当中保持士气,餐厅在这几天也提供了远超平时的饭菜标准,尤其对于凛冬这种需要出外勤的人员,甚至连飞行员都为了确保热量摄入与消耗正常而增加了不少好菜和高热量食品。
相比凛冬来说,更惨的是澄闪的气象组,前者只有在出问题的时候出舱干活,而且是体力活,并且是在船底,而她们就是在船后的甲板上,那里的风更大,更冷,而且随时可能卷着把手和护栏上脱落的冰棱给你来一个穿心刺击。
“累死了”粉毛少女完全是拖着脚步走进来的,她几乎是得半趴在滑溜而冰冷的甲板上,钉子和保险绳固定住身体,双手死死握着法杖收集气象数据。
既是和暴风对抗的体力活,还得集中注意力检查大气源石场数据和气象数据,埋着头用身体当挡风屏障拿着计算器计算结果,然后继续核对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