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看……”老夏接过来检查了一下,又通过通信联络上还在路上绕来绕去的博士,双方沟通了一阵子,“可以,这东西当初设计来就是给移民用的,准确说是给方舟移民对付土著用的,一开始就考虑过使用和储存环境问题,虽然可能有一点不稳定,但是依然可以使用。”
“这东西怎么用?”
“和步枪一样,但是注意,它的离子电池已经完蛋了,你得找一个完好的电池换上去,然后想办法充满电。”
“这么久了,还有能用的?”
“低温下的话,有的。”电子产品和电池的特点就是在低温下,反而性能和耐用性更好一点。
“诺,这里有备用的。”霜华打开警卫室的武器柜,柜子还没有里面的武器弹药耐储存就是一个黑色幽默。
“两把霰弹,四把手枪,都是一样的规格,电池肯定是没电了,虽然品相保存得不错了”老夏检查了一下。
“原理有点类似我们那边的离子武器,似乎是以压缩空气作为弹药,将空气电离为离子体,然后发射出去的,射程很近,威力也很低,但是对于无防护人体的制动效果非常好,应该是标准的镇爆武器或者警用非致命武器。”
高温离子气体喷到人身上,瞬间就会令区域血肉产生严重烧伤和小幅度的爆炸,虽然看上去伤口血腥又狰狞,反而因为不如实弹一样会在体内翻滚粉碎内脏致命。
大面积烧伤的话,只要没有产生并发的败血症和毒血症,那么消炎药和烧伤药膏可以很好的处理这种伤势,而且对于被打中的人来说,这种疼痛和肌肉撕裂会造成持续的痛苦,难以站起来反击或者继续活动。
致命性低,制动能力强,造成持续痛苦令目标失能,而且这些离子气体估计还带电,有一定的电击麻痹效果,标准的镇爆武器,对于实验室守门的警卫来说,这个火力甚至都能说略有超标了。
“带上吧,拿回去收藏也是好的。”最不济也能放博物馆展览不是吗?
“不过,我也算知道那些最早的铳械和法术枪械是怎么来的,大概也是参考这种东西吧,将空气或者别的什么易于蒸发的物质当弹药,然后用源石技艺蒸发后变成灼热射流打出去,威力显得很低。”
于是为了加强威力,之后就开发了蚀刻弹来增强,然而原理依然没有改变,看样子,当初拉特兰也只是获得了这种警用武器样本而已。
第六十三章 自救
第六十三章
实验室里面显得非常混乱,到处都能看见当初逃离时留下的痕迹,推倒的柜子,墙壁上的血手印,还有在低温下木乃伊化的干尸,无一不说明在灾难爆发时候,这里的混乱和惶恐。
不仅如此,在走廊两端的房间里面,可以看见一些零散的邪魔如一只只虫茧一样挂在各个角落,陷入休眠当中。
“小心点,绕开这些东西,我们的目标是后面的通信塔。”连那个气象球一样的设施都不必进入,因为老夏并不需要他们的解码器和其他辅助设备,只是单纯需要一个发射器而已。
“不要踩到尸体,这些尸体都被邪魔细胞感染了,这些都是算是邪魔的耳目。”一行人小心翼翼的绕开邪魔,跨过走廊里面的尸体,穿过试验区,前往后面的高塔。
而与此同时,博士也抵达了方舟计划总部,这里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也因为没有任何变化而显得令人有些束手无策。
“检查过了,所有的门窗都封闭死了,博士,我们现在怎么办?”所有出入口的闸门都已经放下,将整个建筑物封锁起来,让人很难从外部进去,而且建筑物本身也没有破损。
总部结构是一个标准的音叉型的大楼,下面大约5层左右是一个整体,往上则分为两座摩天大楼。
“W,想办法,弄开它。”
“好吧,只要你不怕惊动邪魔。”W翻了个白眼,走向闸门的方向,而博士则抬头望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黑色大楼。
整个建筑物除了下面几层外,几乎没有窗户,双子楼结构外层都被黑色的装甲覆盖,只留下一个白色的高塔标记,和罗德岛以及巴别塔的标记都有些区别,后者是国际象棋当中的“城堡”,而这里却是三角形的尖塔。
“这玩意儿可不好爆破开啊。”W检查了一下闸门,“所以说,老东西,你真的没有什么办法把这东西打开?”
“没有,就算有,这里也断电了,打不开。”
“那好吧,我尽量试一试,所有人退后,找掩体!”W快步退开,两步翻过作为掩体的车辆残骸,并按下起爆键。
“轰!”烟尘滚滚,巨大的噪音惊动了不少邪魔,那些冰雪雕塑一样的东西试图抖落满身的积雪冰霜,冰壳发出嘎吱嘎吱的破裂声。
“隐蔽,隐蔽!”所有干员迅速进入车辆或者隐蔽的角落里面,维持反相干扰的隐形状态,一动不动。
邪魔挣脱冰壳的束缚,几簇眼柄四处观察了一番,迈步走动了一小段距离,就再次被寒风所侵袭。
超低温让邪魔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大量的额外热量,因此,在没有发现敌人后,邪魔重新停止活动,任由冰雪将自己封印起来,以节省能量和维持核心区域的温度。
爆破后的大门和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分别,只是多了一点点的凹陷下去的痕迹而已,“完全炸不开,除非用更大的炸弹,或者干脆把整个楼拆了。”
“热熔切割呢?”
“试过了,这不是墙壁,而且装甲门,热熔切割的速度也很慢,我们可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在这里浪费。”
“那就把墙切开。”
“你确定?好吧,我们没有这里的建筑图纸,只能寄希望不要切开的是承重墙了。”干员们拿上热熔切割器,走向大门边上的墙壁,将切割器尽可能的贴近墙面。
热流快速蚀穿外层的防火层,接下来是碳纳米荚膜层,这两层花费了一半的时间,至于说填充材料层几乎就是几分钟就打穿,接着又是一层荚膜。
额外花费了半个小时的功夫,才在墙面上凿开一个小洞,然后热熔切割器顺着这个小洞向下切割的速度就快得多了,在又花费了半个小时的功夫之后,终于,一个仅仅容纳一个人通过的通道口就出现在墙壁上。
“妈耶,这墙,你们修这么厚干嘛?”
“额,博士,这里面……”大厅内的景象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无数的尸体仿佛小山一样堆积在门口,闸门内侧布满了指甲印和血痕,可以想象,当初闸门落下封死的时候,里面人的绝望和恐惧。
墙壁,窗户,大门上到处都能看见横七竖八的手印和抓痕,木乃伊化的尸体堆砌在一起几乎已经融为一体,蜡化的尸油将一张张惊恐、绝望和痛苦的面容栩栩如生的保存下来,展现在千年后的访客面前。
“不要管他们,我们继续前进”博士的目标是数据库和自己当初的办公室,好消息是这里封闭得这么好不用担心邪魔的侵扰,坏消息是,这里的安保系统被启动了,虽然缺乏动力导致所有的安保机械都停滞下来,但是很多的大门和通道都被封锁,少不了一路切割拆卸过去。
“这里是方舟计划的总部,存放有方舟的总设计图,模块设计图和全部的蓝图数据,为了避免数据丢失,这些设计图都是以最普通的激光盘的方式储存的。”
也就是用激光在介质上烧蚀出大约0.1微米的小孔表示为1,而无孔区域为0这样,所以,光盘数据只要你不进行物理破坏,就可以一直储存下去。
当然,新技术的大容量光盘例外,那个磁路粉确实有可能因为附近存在强磁场而完蛋,但是这种容量不大的“把字刻石头上”型的光盘的数据是永不丢失的。
当然,如何解码和读取就是后人头疼的问题了,这个就涉及到一个被称之为祖父悖论的奇妙东西,不过,总的来说,这种保存方式,确实可以储存下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至少比真的刻石头上要好得多。
再一次证明,把字刻在石头上真乃信息储存工业的终极解决方案,在历时千年之后,只有这些“石头”成功的将信息和数据留存了下来,而任何花里胡哨的储存技术,都变成了一堆毫无意义的破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