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店员也只是站在旁边眼中含笑,不解释也不奉承,您说是就是。
第四十二章:徐氏后人
店员是想装聋作哑,可是到哪儿都不缺好事之人。
这时候不远处有位中年男人满脸富态的走过来,笑着问道:“这位公子的疑惑,在下虽然对铸剑一知半解,到公子所说的见血,到也能解释一二。”
“哦?”
刘阳信好奇的问:“还请解惑。”
那中年男人笑道:“这位公子手里那把柴刀,确实比寻常刀剑更坚韧非常,莫说寻常刀剑,便是千金难买的宝剑,也是不如许多。
缘由嘛,正也是因为沾了不少血,我观应该是匈奴蛮族的血,但这还真不是什么铸器的技巧。
纯粹是某些强大匈奴蛮族体内的精血,附着在兵刃上凝结,能起到强化兵刃的效果。”
这点对于拥有传承的铸剑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秘辛。
昔日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些铸剑大师,就曾以自身血肉来铸造神剑。
像卫青这种将精血浇灌在柴刀的手段,跟以身铸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实际上没什么人会这么搞。
一位铸剑大师的价值,远不是一柄宝剑所能媲美的。
古代那些铸剑大师之所以这样选择,是为了追求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了追求心中的道,即便以身铸剑也在所不惜。
但从秦王朝建立开始,就严谨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对于王朝统治者来说,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管你道不道的,通通给我禁止!
至于说以血浇灌兵刃,以起到强化兵刃的作用...
这种做法并不属于铸兵技巧,更像是“天道”对那些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的奖励。
如果强行铸造这种“血兵”,就跟有人拉着你造假币,想制造一张百元假钞,仅仅成本支出就得二百五差不多,完全是得不偿失。
卫青现在手里这把柴刀强度是够得,可惜豁口太多,耐久度已经快见底了。所以才跟着刘阳信前来百兵阁,挑选柄趁手兵刃。
卫青看着这位中年人侃侃而谈问道:“你谁呀?”
中年人自信道:“还未自我介绍,在下徐氏后人。”
“徐氏后人?”
铸剑一道有几大世家分别是:西蜀的浦氏,北赵的徐氏,东南越国欧氏,东齐烛庸氏。
其中以越国欧氏为尊,祖上便是赫赫有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
面前这位自称徐氏后人的,估计应该是北赵徐氏的后背。
北赵徐氏的祖上,便是打造了那柄天下闻名的弑君之刃,匕首徐夫人。
徐夫人既是弑君之刃的,也是铸剑师的名字。
既然自称是徐氏后人,那面前这位中年男人哪怕不会铸剑,但对铸剑一道也肯定不会陌生,这也只能察觉到卫青手里那把柴刀秘密的原因。
至于为何对卫青感兴趣,也是因为这把柴刀上,沾染了大量的匈奴蛮族的血。
“徐氏后人?哦。”
徐氏后人多着去了,我们很熟吗?
懒得再搭理,卫青收回柴刀,对旁边的刘阳信说:“还是上去看看吧,这层没什么好东西。”
刘阳信拿卫青没什么办法,她知道卫青并不是傲慢无礼,也不过对中年人有什么意见。
他是真·懒得搭理。
当初自己初见他的时候,卫青对自己的搭讪,就表现出一副懒得搭理的态度。
俩人直接来到顶楼,那位徐氏后人也笑呵呵的跟了上来。
也不多说什么,一脸人畜无害的表情。
徐氏后人也不恼,反正他今天出来也是按照跟百兵阁的契约中规定的,每隔段时间过来转转的。
在长安王城遇到勋贵王族不罕见,罕见的是能跟匈奴蛮族死磕的汉子,尤其是这汉子还这么年轻,自然愿意搭讪一二。
别看铸器跟铁与火打交道,但最忌讳的确实急躁。
因此许多著名铸器师长得五大三粗,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暴脾气,实际上相处时却发现,对方不仅心细如发,更是遇到问题能做到悠然自得、安之若素。
和下面几楼不同,顶楼拜访的兵刃更少,顾客也更少,多的反而是店员。
并且这里的店员既不像一楼的慵懒,也不像二楼的卑微,面对顾客坦然自若。
不像是服务员,更像是谈天论地的朋友。
顶楼的兵刃都摆放在水晶柱内,旁边有关于此剑的数据,以及铸剑时的背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