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刘恒给周亚夫的印象,就是一是能忍!二是够狠!
刘恒的隐忍是他能从刘邦诸多王储中脱颖而出的原因,而刘恒够狠则是他能有今天这番成就的根本。
汉王朝这三代掌权者,从头到尾都是秉承着一个准则,对底层百姓仁慈、对官员诸王们狠。
百姓是统治的基础,官员和诸王们即是统治的工具,也是对统治的威胁。
不过让周亚夫感到意外的是,从刘邦到吕后再到刘恒,对卫青居然都莫名的信任。
难道说只是因为卫青不爱权?
还是说卫青真懂所谓的进退有度?
周亚夫不懂。
也不觉得仅此而已,或许是因为卫青骨子里的那份骄傲吧?
这才是自己,也是朝中所有大臣们都不具备的。
卫青从来不上朝,逢年过节也不会来参加祭祀典礼。
不需要别人向自己行礼,自己也不会去逢迎刘恒、刘启,或者皇后、藩王。
或许平定完匈奴单于之后,他真的会像丢掉一双草鞋那样,扔下长平侯的爵位,带着妻儿们离开人界流浪四方,去更远的地方,只为去印证那些古老的传说。
或许三位统治者们,如此信任他的原因吧?
周亚夫抛掉那些杂乱的思绪,看向刘恒说:“陛下,此战能否成功,臣相信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人比他们舅甥二人更加清楚。
既然他们舅甥二人一致认定可以打,那自然可以打!
至于成与不成,统兵作战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
不过臣私认为匈奴蛮族的颓势,并非是因为当初入侵人界遭遇长平侯埋伏,就一蹶不振。
而是从汉王朝休养生息四百年,从卫青破解匈奴蛮族绝技,从太学院打破匈奴学子不败神话,从万界战场斩杀匈奴王开始,匈奴蛮族的没落便已经注定了。
臣相信冒顿是位恐怖又强大的单于,但正如卫青想要灭亡匈奴蛮族,是借助汉王朝,借助人族全体力量一步步达成的那般。
匈奴蛮族如今势微,不是靠一个人两个人可以改变的。
再说冒顿狡诈无比,但冠军侯作战向来是胆大心细,外人看起来完全凭借莽劲跟匈奴蛮族较量厮杀,实则每次出手都精打细算,直中敌人要害的同时,还使得对方无力还击。
至于长平侯...这些年来不出手则已,但凡出手必然一鸣惊人。不仅能谋定而后动,更擅长临危应变,这是天赋带来的优势,是其他人无论如何都学不来的。
此二人都是能足以镇压一个时代的名将,如今出生在同一时代,又是舅甥关系同心同力,即便那冒顿再怎么狡诈多端,想要在这对舅甥手里占的便宜,也是难如登天。”
刘恒听着周亚夫的话,心中那隐隐不安的情绪总算有少许的缓和。
冒顿这个家伙,对汉朝的统治者来说,就像当初匈奴蛮族的不败神话一般,只要未曾打败过他,就永远安心不下来。
不过周亚夫说的话也对,冒顿是时代的霸者,可卫青和霍去病也当仁不让。
如今主动权在我!
如非有充足的把握,卫青和霍去病也不执意的要求出兵匈奴蛮界。
沉默良久之后,刘恒还是又忍不住问了一句:“周太尉你说,长平侯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没有说,或者故意瞒着朕。”
“陛下的意思是...”
刘恒深吸了一口气说:“如果朕是那冒顿,恐怕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安危,绝不会轻易的让汉军寻到自己的位置。
朕怀疑,长平侯其实另有计划,只不过那计划更加大胆,所以才瞒着朕没有说。”
......
从皇宫出来,霍去病边在考虑挑选哪些随军的强者,边考虑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完善自己的实力。
卫青则仿佛有心事般,回到了府里的书房,站在了沙盘前。
吱紐,门开了。
卫青的书房是禁地,能不经允许就进来的,只有卫青的几位夫人和姐姐。
卫青扭头看去,果然,进来的是韩妃和卫子夫。
韩妃嫁入长平侯府以后,韩神相之名也就逐渐成为了传说,如今已经很少再有人提及。
至于卫子夫...
自从卫子夫决心守护这个时代以后,实力突飞猛进,也越加的低调不显。
如今世人仿佛只知道卫青有两位姐姐,其中一位更是霍去病的生母。
反倒是卫子夫,反而没有多少人听说过。
至于给卫子夫提亲的?
更是从来没有过,如同这个女人根本不存在般。
卫青也觉得正常,亦如昔日刘彻所说的那样,这世间再难找到一位能配的上姐姐的男人时,迟迟未嫁不是姐姐的问题,是这时代的问题。
再说未来的路还很长,谁知道以后如何?
卫青见俩人笑道:“姐姐,妃儿,你们怎么来书房了?”
来书房,说明有正事跟卫青说,否则肯定不会冒然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