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笑了笑,不可置否的点点头,随后提议道:
“对了,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找个机会聚一下吧,埃内斯托说现在已经有一些真人水枪馆开始试营业了,那些本就是原住民的商家好像很欢迎我们去那边玩玩。”
【正文】关门大吉的多索雷斯 : 第四十章 迈向尾声的假期,以及...
假期的第二十天。
托马特一行人来到多索雷斯已经过了大半个月。
这座城市在他们的帮助下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恢复了元气。
店家的入驻其中一部分源自诗怀雅的操作,她直接绕过了自己父亲,与龙门的魏彦吾进行沟通,并说明了多索雷斯的现状。
同时也有陈在旁将连魏彦吾都不了解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说明。
这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多索雷斯摆脱了与三方政府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联系,同时急需商业等经济资源进驻。
这样的合作对龙门的“海外”发展显然很有帮助,坎黛拉也因为自身需求一样不会选择拒绝。
而从两个城邦的关系上看,龙门也是值得信赖的对象——至少比三方政府的信誉高得多。
并且魏彦吾接受诗怀雅这个尚未成为财团当家的少女提议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有罗德岛参与进去的缘故。
如果说坎黛拉因为过去的交情而对魏彦吾予以信任而接受援助。
那么魏彦吾就是因为见识过罗德岛的手段而觉得这次合作非常稳妥。
诚然作为城邦管理者,他们应该在风险方面做出更多的考量。
但根据最近走漏的在泰拉国际社会里的“风声”,他们觉得现在有必要暂时忽略那些事情。
而另一部分商户则来自莱塔尼亚地区的沃伦姆德。
几个月前那边发生了天灾事故,沃伦姆德以及附近的移动商队,因为突然出现在航道上的大裂谷而停止行进,在当地支援的干员们也遭遇了爆炸意外,以此为契机罗德岛和沃伦姆德签订了商业协议,从而换得他们对灾害难民的支援。
不过,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天真的指望这些贵族会把不属于本城邦的商队组织、因为天灾而受害并且无家可居的平民阶级,视作会因为一场商业协定而负起责任的对象。
实际情况是,沃伦姆德在移动城市的引擎修复后,他们就抛弃了因为损坏严重而无法移动的地块,连同那些拥挤在废弃地块上的难民与商队。
“根据协议,我们允许你们在沃伦姆德的领土上收容难民,我们将不做驱逐,不干涉你们的救援行动——而现在我们依旧遵守了协议,因为你们还在沃伦姆德的移动地块上不是么?”
他们能继续生存下去,很大一部分是靠罗德岛当地干员的支援,而干员们没有一个随沃伦姆德而离去。
此外还有一群萨卡兹佣兵小队帮助维持秩序。
他们的首领泥岩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罗德岛的。
有罗德岛源源不断的支持,商队和难民勉强能继续安稳地生活下去。
不过他们仍旧需要一个更为安全的场所,毕竟冬灵山脉的严冬可不是那么好熬过去的。
然后这些人就顺水推舟似的,在泥岩最近的提议下转移到了多索雷斯。
对那些受难的商人而言,这简直是让他们怀疑耳朵的天赐良机。
要知道在外界商人眼里,享誉大地的多索雷斯是最顶级的商业天堂,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奢侈场所,拥有一家店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机遇。
或许你因为高昂的租金而万劫不复,收回店铺。
但也可能因为经营有方以及来客人傻钱多而坐拥金山银山。
——当然在他们发现多索雷斯并不如传闻中那样人声鼎沸后,还是有些失望的。
不过他们也不会拒绝此时租金低廉、且不强硬要求是高档奢侈品行业的才能进驻的商业街。
难民们则在登记身份,或者办理一个“新的身份”后,于多索雷斯当地落户。
他们再也不想体验被抛弃在荒野之中的绝望感了。
“我以为接收那么多难民一定会造成很大混乱,结果他们都在拿到自己的房门钥匙后,闷在家里做大扫除,一点都不想要出门似的。”
居民区的片警除了多索雷斯本地警察外,还有龙门近卫局派遣来的成员。
浑身被防暴盔甲武装着的近卫局成员,对身旁戴着红色贝雷帽的佩洛警察说着。
他们此时正在道路上空无一人的小区附近进行巡逻。
“知道么,如果现在有人闹事的话,在我们出手前,他会被这些住户打死,因为这些人已经受够了所谓的‘刺激日子’了,被困荒野,每天担心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因为被文明抛弃而陷入寒冷与饥饿,但现在他们住在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里。”
佩洛警察指了指安静的小区,煞有介事地说明道。
“原本的多索雷斯人,个个唯恐天下不乱,恨不得天天都有街头暴乱,因为他们都不是居民,只是游客,知道自己离开了就要回到那见鬼的炮火战场或者操蛋的生活中,所以比起安稳住下去,更希望刺激事情发生。”
这些概念,对于来自龙门的近卫局成员来说,多少有些太过遥远。
但他还是很礼貌地继续听自己的新同事说下去。
“寻刺激而生死看淡的家伙——以前多索雷斯就是靠这些人的钱包,但现在住在这儿的人,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安稳,不用担惊受怕,而就算是游客,也是为了给生命加点调味料而来玩的人,不再是以前的那种。”
他们走到了当前道路的转角,换了个方向后视野开阔了许多,在另一个位置,两人看见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在附近的街区有说有笑的逛着。
“也许多索雷斯再也回不到以前那种满地散钞的时候了,但现在也不能说不如过去。”
“哇,老哥你怎么这么懂啊。”
看到对方的滔滔不绝告了一段落,有些词穷的近卫局成员,半天才憋出了这么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