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亡国奴’一词猛然从脑海中闪过,让蔡邕脸色渐渐难看起来。
南宫晓品了一口煮茶,再次放下茶碗,摇头说道,“我还是欣赏不来,昭姬,倒是浪费你的好意了。”
“...不...或许是,妾身的技艺不精...”
蔡琰愣了一下,便摇头如是说着,她没想到眼前这位之所以再次端起茶碗是这个缘由。
却也因为这一句话而心中忍不住多了一丝喜悦。
不过着一丝喜悦很快就被现在的情况给冲的无影无踪了。
“与你无关,只是我欣赏不了煮茶罢了。”南宫晓倒是说道,“对了,我秦国与汉国同源,展开灭国战也并非要掠夺或奴役,而是将汉地变成秦地,汉人变成秦人,只要遵纪守法,我对自己的子民都一视同仁。”
这话看似在对蔡琰说,实质上是在对蔡邕说。
这不,蔡邕耳朵竖起了。
而蔡琰眨了眨眼后,便忽然说道,“先生,遵纪守法...是...法家的秦法?”
“不全是,我大秦治国,百家之道皆有,却去芜存精,求实弃妄。简而言之便是,真正利国利民之法,不管是哪一家,我们都会用,而不适合民生社稷之法,哪怕是大家之言,我们也不会轻易践行,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才可以。”
南宫晓的耐心解释,也让蔡邕父女心中一松,蔡琰更是又说道。
“务实之举着是贤明之择,君上贤明则万民之幸也,只是这战乱一起,就不知要平添枯塚几何...”
说着的,蔡琰便忍不住叹息了一下。
小姑娘虽然年幼,却也清楚战争一起,是免不了会死人的,‘枯塚几何’,便是‘多少荒坟’的意思。
见状,南宫晓倒是有些怜悯了,这名清秀可人的小家伙着实不适合如此忧愁,便下意识伸手揉了揉小姑娘的小脑袋。
如此举动倒是让竖起耳朵的蔡邕眼皮一挑,而蔡琰也忍不住脸颊微红,羞涩的不敢迎接某人的目光。
如果南宫晓是表里如一的老人家,那蔡邕和蔡琰也不至于此,可南宫晓那十七八的外表,加之皇帝身份,就让这种对晚辈宠溺的举动变得有些唐突了。
南宫晓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有些孟浪,也就不着痕迹地收手,并淡声说道,“虽然我已经下令尽量减少杀戮,却也无法完全避免。不过且放心,我部众军纪严明,绝对能做到对百姓秋毫不犯。至于汉军,战败缴械后,大多会发放路费遣返原籍,一些军官将校愿意投降的也是如此,不愿意的,也只是服几年轻徭,不会危及身家性命,等天下趋向安定,也会给他们秦人身份。”
听南宫晓如此一说,蔡琰也忘记了害羞,而是跪着退后一些,然后对南宫晓作揖一拜。
“琰代天下百姓谢过帝君怜悯!”
南宫晓微微一顿,最终只是点头应声,“嗯,起来吧。”
蔡琰倒是没矫情,起来后就忍不住脸颊又一红,因为正好撞上了某人的笑脸。
不过就在此时,主位上的蔡邕倒是出声了,“帝君打算如何对待我大汉天家?”
南宫晓倒是明白蔡邕的担忧,也就说道,“伯喈不用担心,不管是汉天子是否投降,我都不会亏待他,他与家眷只需在我大秦都城生活三五年,我便给他们自由。至于汉宗室,削为平民,遵纪守法便可。”
蔡邕愣了愣,长出了一口气,便身子一软,佝偻地低着头,嘴里还念叨着,“天要变啊...罪臣无力啊...”
没多久,他便忍不住掩面痛哭起来了。
“父亲...”
见父亲如此,蔡琰也眼眶一红。
南宫晓此时却从席位上起来,并轻声说道,“昭姬,照顾好你父亲,我去**走走。”
“...帝君请自便。”
蔡琰感激地作揖一礼,便顾不得其他,连忙劝慰自家父亲去了。
南宫晓没做停留,直径往**走去。
他知道,像蔡邕这种大汉忠臣还有很多,过些天,汉国被灭后,少不了一些刚烈忠臣会选择自尽殉国。
就像明末的那个世界,虽然崇祯想要自尽殉国被秦军救下来了,可依然有不少儒生在得知大明亡了后而选择自尽殉国。
南宫晓能做的也只是让部下尽量留意,即时制止的,就尽量去做思想工作,实在做不通的,也只能暂时关着。
不止是明末如此,除了清初之外,其他已经征服的古代世界都是如此。
而蔡邕现在只是掩面痛哭,倒不是气节问题,而是汉庭还在,若果汉国亡了,又无外人相劝,以蔡邕的性格,大概率也会自尽殉国。
虽说类似蔡邕这些正在忧国忧民的汉臣就此自尽殉国会很让人惋惜,然而,只要和一组数据做对比,这也就仅仅只剩下让人惋惜了。
这组数据便是——汉灵帝登基之初,大汉人口约5000万,到三国鼎立初期,三国人口加起来一共只有800万左右,再到天下归晋时,人口也只恢复1600万左右。(数据来源《三国志》,有争议,毕竟未入籍的各种黑户存在,是解放前历朝历代的‘传统’)
汉末三国固然英雄辈出,多的是可歌可泣之事,然而,在这史诗般的光鲜背后,却是几千万血淋淋的人命。
当然,南宫晓也可以选择与汉国共存,然而,东汉上下已经糜烂到了不干涉其内政就难以改变的地步,与其这般麻烦,甚至有费力不讨好的可能性,还不如直接一点,以‘大秦’为噱头,玩一把东汉知识分子还能接受的‘前朝再起’戏码,好结束大汉百姓接下来的百年灾厄...
第1086章 用意
是夜,招待南宫晓的晚宴是蔡琰在主持,蔡邕并不在场。
言及蔡邕之时,蔡琰忧心忡忡,只说父亲闭门不出也不愿进食,她不知该如何是好。
对此,南宫晓便给了蔡琰一套中华书局75年第6版繁体版《三国志》,这是南宫晓当年穿越前的收藏品之一。
蔡琰不解,也对这种比蔡侯纸高级不知多少倍的纸张十分感兴趣,甚至有些爱不惜手,不过也在饭后按南宫晓的意思将这套《三国志》送进了蔡邕房间。
次日上午,蔡家后院的凉亭中,于席上盘膝而坐的南宫晓,连接上刚架构好的全球星链,正在查看这颗星球的各种数据之时,眼中布满血丝,明显一夜未眠的蔡邕便在蔡琰的搀扶下寻了过来。
蔡邕怀中还抱着那一套《三国志》,没意外的话,他是连夜将其看完,或看了大部分,否则脸色也不至于这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