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节 290. 逮不到鱼的沧龙
“呼——!”
巨大的沧龙摆动着尾巴,向下猛冲着。
他正在追逐着一群小鱼。
拥有巨大咬合力的嘴猛然张开,然后……
“砰——!”
大嘴闭合!
然后上下颌只徒然的撞击到了一起,口中空空如野。
那些小个头的狼鳍鱼和其它小型鱼类,灵活的躲开了沧龙的嗜咬。
强大的咬合力,对于这些小个头、身长还不到半米的灵活生物来说,半点用处都没有。
反而,沧龙庞大的身躯划过了湖底,掀起了一阵淤泥,把水搅得浑浊不堪。
所有的小鱼,就借着“泥雾”的掩护,消失无踪了。
沧龙的狩猎大失败。
这种巨型海洋动物,无论有多么强大,无论有怎样的狩猎技巧,但是只要环境一变,立马完蛋。
像虎鲸这样的生物,一旦他们的猎物海豹和大鱼消失,便也会……
好吧,虎鲸应该不会怎么样。
毕竟,实在不行,他们还能用声波把小鱼“炸晕”。
但沧龙出身“贫寒”的鳞龙类,关系还跟蛇很近;他们不够先进,没有办法发射“声波”炸鱼。
所以,当大型猎物消失殆尽后,沧龙的体型,已经无法追逐更小型的猎物了。
“这……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千面之雾哀嚎着。
他已经饿了三天了,早已陷入了绝境。
体格越大的生物,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而沧龙,虽然出身鳞龙类,但和自己那可以冬眠、吃一顿挨好久的近亲蛇不同。
他们很可能是“巨温性”的动物;甚至是恒温动物。
所谓“巨温性”就是由于体型很大,导致体表表面积相对变小,散热能力相对小体型动物下降;散热能力下降导致它们即使新陈代谢能力不如典型的内温性动物,但体温也可以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
而沧龙的化石,更是曾经发现于南北极附近。
也许白垩纪晚期的气候比较温暖,南北极附近很可能也有暖流存在;但因为靠近极地,水温也不可能太高。
要在那里生存,没一点保温措施,那非得给冻死不可。
正因为这些化石证据,沧龙不但有可能是“巨温性”动物,还很有可能在下海之后,发展出了鳞龙类中,独一无二的“内恒温”本领。
体内恒定的温度,保障了他们可以一直高效的在海水中活动,而不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
但同时,也把沧龙的代谢水平,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层次,远高于他们的近亲蛇类和蜥蜴。
高消耗、高代谢,让这种海洋大蜥蜴整日饥肠辘辘,不停的贪婪的掠食着。
他们的胃口如同饕餮一般,永无止境!
曾经在一头沧龙化石的腹腔之中,发现了多具其它海洋生物的遗体,都是他死前最后几餐的残余。
其中包括三头小型沧龙类的部分遗憾、菊石遗骸、剑射鱼残骸、鲨鱼牙齿等等……
可见,这种中生代末代海洋霸王要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自己旺盛的消耗和代谢。
既然千面之雾,选择了沧龙的强大,那么就必须接受强大的代价。
在这片小湖泊里,剑射鱼没有、小型鲨鱼没有、海龟没有、头足类也没有。
甚至连大一点的淡水鱼也不见了踪影。
有的,只是躲在淤泥里的,那些还不到一米长的肺鱼;还有那些十几厘米长的狼鳍鱼们。
那些家伙,千面之雾用这沧龙的龙躯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一条都逮不到!
仅仅三天,千面之雾就饿得受不了了。
他想出去,没门。
两边的口子都被堵住了!
千面之雾从来没想过,看似笨重不堪,离开群体就只能当大号饲料的“盲目痴愚巨人”,巨人还能这么用!
两头硕大的巨型萨尔塔龙的尸体,分别从两头,堵住了月牙形临时湖泊的出入口。
那狭窄的入口,一些就被长达十米的躯干给堵住了。
巨型蜥脚类恐龙的身躯庞大无比,哪怕倒下了,也有四米多高。
重达50吨的身躯,完美的形成了“肉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