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着人,直接突袭了迦南城的城主府。
自从开始屠杀贵族,拿到不少的钱以后,愿意真心跟随她,认同她理念的人就越来越多了,甚至不只是那些贵族。
还有些牧师,诗人,对她的理念都相当感兴趣,最终加入了她的麾下,聚集了一大批人,在迦南城外也建立一个隐蔽的,但是相当理想化的根据点。
吸引了不少对她的理念不感兴趣,但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愿意来这里生活的普通人。
有的时候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会容易腐蚀灵魂,正因为知道这一点,艾尔莎急需要一次更加大的行动来确保自己的威信,也是保证组织未来的发展。
所以她便直接铤而走险,直接突袭城主府。
这件事情甚至连自己组织内的人知道的都不多,艾尔莎这个决策做的果断而又周全,最重要的是,她通过这一年的时间,踏入了圣职者。
这就是她最大的底气。
而艾尔莎这次的冒险,虽然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最近在组织里的地位慢慢受到威胁,甚至做下这次决策的代价,就是整个组织,已经开始有些分裂的预兆了。
一旦失败,下场不言而喻。
不过显然运气和实力,都站在了艾尔莎这边,她的果断,也让她的突袭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在发起突袭的第二天早晨,她站在迦南城的城门上,将城主的脑袋砍了下来。宣布了迦南城的解放。
那个时候,她以为自己,真的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第1378章:洪流
这个世界最残酷的事情,永远都是在希望里迎接绝望。
对于艾尔莎而言,即使已经有了许多的理论打底,即使有了洛丽亚的嘱咐,帮忙跳过了许许多多的坑,不至于那么快的跌倒。
但是无法跨越过去的东西,永远是无法计算和揣测的人心。
当然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艾尔莎的步子卖的太快太急了。这种事情,一向都是看结果的。
太过强硬以至于发展太快太急基础不稳,导致了失败。
太过软弱以至于很多地方没有坚持或者发展缓慢,导致了失败。
无论那种说法都可以的,评价失败总是轻而易举,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所有的发展和当事人的努力。
很多时候,不是看不明白,也不是没有想到,仅仅只是没有办法而已。能力是一回事,理论是一回事,而客观的环境,又是另一回事。
每一回事都是独立的,有理论的人必须有能力,有能力的必须要不断学习理论,而有了这两样的人,还需要能够施展手脚的环境。
就算这些都有了,还是需要一些运气的。
这个世界远没有那么简单,按部就班,只要靠着什么轨迹去做就能成功,如果这个世界这么简单,早就人人都是成功者了。
掌握一座城市以后,让城市继续保持发展并不是什么难事,艾尔莎还没有到要直接全部清洗的丧心病狂地步。
慢慢的用自己的理念去同化,也寻找一些能够成为同伴的人,一方面在没有找到好的替代者前,就让每个部门的人继续自己的工作。
到后来,艾尔莎反思自己在这过程的错误时,便觉得自己最重大的失误,就是在思想建设上,做的不够完善。
她所走的路,是需要信仰的,没有信仰,迟早会被环境所改变。
人本身就是会随着环境变化,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一个没有自己理念的人,会伴随着经历的事情和周围环境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
并且他们绝不会认为这样的改变有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时常会让
男人都觉得理所当然。
而所谓的思想建设,竖立信仰就是为了让人避免这样的状况。
让人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初心,这个事情的困难程度远超想象,要超越这些,就只能靠信仰带来的坚定意志。
虽说,这也都是理想化的说法罢了,因为信仰也是会改变的,人的思想,要怎么建设,也是一个绝大的难题。
更何况,在得到了迦南城的管理权以后,每天艾尔莎要面对的麻烦堆积如山,外面的压力,内部的危机,始终都在催促着她要解决。
这让艾尔莎根本没什么机会去管理思想建设方面的事情,只是将这些事情交给了几个比较信任的战友。
后来证明,这么重要的事情,就算是放弃那些紧要的事情,也得去自己做,因为这才是她的根基,这些有信仰的战友,才是她的财产,她未来的底气。
可惜没有机会了。
事实上外部的对抗,艾尔莎始终没有吃到亏,迦南城虽然对于贵族的处决略有些血腥和残忍,但只要不是贵族,大抵上都是安然无恙。
甚至生活会更好的。
经济发展,资源分配,都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外部的压力和侵略,艾尔莎带着原来的佣兵团和迦南城护卫队,也能击退。
然而当有什么东西从内部发芽的时候,一切都开始无法挽回了。
绝对公平的分配,自然是很好的,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很好的。可是,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人而言,就是完全不公平的。
当思想建设不到位的时候,轻易就被这份不公平而打破了当初的约定,曾经亲密的战友为了自己更好的待遇,做出了背叛的决定。
甚至于,在迦南城慢慢从她的手中脱离控制,到了最后已经零落的七七八八时,艾尔莎连自己的敌人都没有找到。
以前总觉得外面那些的敌人真的给了自己很大压力,始终都是吊在她头上的一把刀。
但是等到从内部瓦解的时候,她才知道,面对外面的敌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好歹她知道敌人是谁,也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也知道怎么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