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些被秦军包围在韩国城池中的联军怎么办?
一时间,韩王安只觉得头痛无比。
但接下来,韩王安就发现了更为恐怖的事实,秦国大军根本不理会那些躲进韩国城池中的联军,而是直奔新郑而来。
好不容易让自己平静下来的韩王安再次打破了一件东西,只不过,这一次,被他打破的不是酒盏,就是一个美人。
被他抱在怀中寻求安慰的美人,在他的震惊之下,一下子推到了在地,经过当年的新郑之围而愈发肥胖的身躯突然爆发出前所未有的速度,朝着大殿外跑去、
在那里,有着捧着竹简的张开地。
“秦军直奔我新郑来了?”韩王安说话间,只觉得声音微微发颤。
他隐约间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如果说上一次的秦军兵临城下,只是为了让韩王安和韩国恐惧的话,那么,这一次,秦军显然是为了灭亡韩国而来。
“是,大王,秦军除了留下十万大军包围联军之外,共有将近二十万兵马朝着新郑而来。”张开地此时也完全失去了往日中的从容,韩国的前所未有的劫难就要来了。
莫说是二十万秦军,即使是十万秦军,都不是新郑能够抵挡的,更何况是眼下的情景。
与此同时,过韩国南阳郡,在距离新郑不足百里的阳城,四万大军在大将军姬无夜的带领下,行军之此处。
从函谷关一线败退后,并未跟随联军败退的主力,而是主动绕远路走南阳郡,虽然因此用了更多的时间,但韩军却在南阳得到了修正,而没有被溃退的联军裹挟进入韩国的城池。
“秦军还有多久能够赶到新郑?”骑在战马上的姬无夜扯动了一下身上的战甲,对身边的夜幕杀手墨鸦问道。
“秦军前锋距离新郑已经不足百里的距离,其主力,大约还有一百五十里的距离。”身材修长而轻盈的墨鸦回答道。
“一百五十里?足够了,传令全军,不惜体力,务必在秦军主力抵达新郑之前,回援新郑,增援大王。”姬无夜高声呼喝道。
“诺。“姬无夜身后的传令兵纷纷英诺道。
一时间,四万之众的韩军再次行动起来,掀起滚滚烟尘让新郑的方向而去。
作为执掌后军的血衣侯白亦非听到姬无夜的将领之后,在指挥着后军跟上前军脚步的同时,眉宇间闪过一丝疑惑之色。
不惜一切代价,在秦军主力抵达新郑之前,回援新郑,这样的军令像是姬无夜能够下达的军令吗?
这样的军令,单看军令,简直是只有最为赤胆忠心的人才会下达的军令。
在敌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明知道前方是死路一条,但为了心中忠诚,义无反顾奔向死地,这样的忠诚,绝对可以载入史册了。
可是,姬无夜是这样的人吗?
当然不是,作为姬无夜的合作者,没有人比白亦非更了解这么韩国的大将军。
姬无夜身上有着许多特质,但是,没有一种能够与忠诚扯上关系。
那个一个贪婪的人,对于权势、金钱有着贪婪之心的人,而一个人的贪婪有多重,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有多重,这样的姬无夜绝对没有一丝一毫舍生取义的心思。
但是,又是什么原因驱使着姬无夜做出眼下的选择,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援新郑呢?
忠诚?那怎么可能?纵马疾驰的姬无夜看着麾下正在快速移动的大军,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之色。
明眼人都能看到,这一次韩国已经在劫难逃了。
他又岂是那种为了韩国可以舍生取义的人,他所作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增加手中的筹码而已,这个筹码当然是投降的筹码。
四万韩军的筹码还不足以让他未来在秦王那里买下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还需要增加筹码。
而整个韩国,除了他手中的这四万韩军,还有什么能够比都城新郑以及韩王更值钱呢?
带着四万韩军向秦国投降,与带着四万韩军和新郑外加一位韩王投降,哪一个的价值更大,姬无夜很清楚。
他虽然不经商,但也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这一点上,更胜他麾下的翡翠虎。
新郑,韩王,韩国,只有我能卖。姬无夜看着两侧的风景,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那丝笑意是那般的高洁,但其下却又是那般的无耻。
第168章 征服者与拯救者
“孤的大将军回来了。”新郑城楼之上,韩王安看着自西南而来的韩军,一时间,自得知联军惨败之后就一直压在心中的阴霾似乎消散了那么一丝丝。
在韩王安的视线下,一个个韩军拖着兵器,有气无力的本进了新郑城。高强度的急行军,显然已经将这支军队的力气消耗的差不多了。
而就在此时,在新郑的东城门已经能够看到秦军的旗帜了。
数千精骑围绕在一杆大旗周围,蒙骜驻足于旗下,望着远方的城池,颇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
“大王,此时的韩军体力已经所剩不多,这个时候,正是发起进攻的良机。”蒙骜侧首对身旁的嬴政说道。
“出于兵法目前当时是一个进攻的良机,但此时进攻除了能够留下几千韩军之外,并不能得到其它的东西,而若是任由韩军进城,反而能够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嬴政说道。
“大王是说?”蒙骜不解道。
“这支军队到底是守卫新郑的力量,还是推倒新郑的力量,其实很难说。”嬴政道。
“姬无夜?”蒙骜突然间想到了一个人。
那位韩国的大将军。
“正是,在这种时候,姬无夜不留在南阳观望,反而如此不惜代价的回援新郑,终归不是出于赤胆忠心吧?他不是那样的人。”嬴政道。
“这倒是很姬无夜啊。”蒙骜说着摇了摇头。
在嬴政于蒙骜说话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秦军汇集在这支队伍的周围,当韩军全部进入新郑之后,在新郑东城门之外不到十里的地方,已经汇集了不下十万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