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能够打败赵军一次,就能够打败第二次,这样的话,李牧在本能上相信它是真的。
“李将军,你的答案呢?”在李牧的沉默中,嬴政问道。
“降将李牧拜见大王。”李牧挣扎片刻,还是跪下了。
“未来,李将军在面对赵国百姓之时,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嬴政道。
“清剿那些狼族溃兵,李将军认为多少兵马合适?”嬴政接着道。
“两万足以。”李牧稍作沉吟回答道。
在李牧心中本来是想说三万的,但是又考虑到,三万兵马的力量实在太大了,这才改口,虽然嬴政的话他是相信的,但无条件的信任还是太难了。
李牧不想破除那个分寸。
“两万少了,孤给你三万,你从曾经的赵军边骑中挑选出三万真正的精锐,由你来统领,恢复那些地方应该有的秩序。”嬴政道。
“是。”李牧意外道。
燕都蓟城。
太子府。
“头曼兄,已经收到消息,如今在赵国境内,还有狼族的数万兵马,你真的不考虑将这些人收到手中吗?那可是一支相当强大的力量。”燕丹对头曼问道。
“秦军是不可能放过他们的,我这个时候去,就是直接与秦军为敌,即使搜集到数万兵马,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赔上自己。”头曼坚决地摇摇头道。
此时,在他的心中早已大定主意,有生之年,绝不再长城以内与秦军交战。
实在是,太恐怖了。
第263章 臣,举荐王后
赵王宫。
寝食难安地赵王偃再次将郭开召进了宫中,而且这一次,他还将自己的兄长,赵国此时的春平君,曾经的赵国太子召进了宫中。
虽然赵王偃对自己这位兄长从小就是厌恶透顶,但他也知道,在眼下的局势中, 他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如此才能够让此时的赵国有足够的力量对抗那几乎像是不可战胜一样的秦军。
“如今,边骑已经战败,秦军不日就可以攻到都城城下,这个时候,你们可有什么良策?”赵王偃脸色苍白地说道。
自得到赵军边骑战败的消息后,赵王偃只觉得整个人的血液都要因为恐惧而凝固了。
“唯有死战而已。”春平君道。
“春平君如果只有这么一个答案,那你可以走了。”赵王偃道。
虽然赵王偃在理智上不断的告诫自己, 自己这個时候需要借助春平君这位兄长背后的力量, 但是,当听到春平君的话后,他的心中还是难以遏制的生出了一种厌恶感。
什么‘唯有死战’而已,问题真的就那么简单,只是这么简单的话,最后死亡的可不知道是谁。
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赵王偃在心中冷笑道。
“大王,难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心存侥幸?秦王为灭我赵国而来,这个时候,除了死战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春平君道。
“是孤心存侥幸吗?”赵王偃反问道。
春平君还准备说些什么,但郭开已经开口了:“大王,死战是不错,但最后死的可不一定是谁。”
郭开作为赵王偃真正的心腹,只是通过赵王偃的三两句话就已经明白了他的心思, 于是说出了赵王偃的心声。
“那你说怎么办?”赵王偃看向郭开道, 声音虽冷, 但眼神中却尽是满意之色。
在危机关头, 真正能够为孤解困的,还是郭开啊。在此时的赵王偃心中如此想到。
“大王,现在敌强我弱,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要怎么做,而是要明白,秦军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如此才能做到有效的应对。”郭开道。
“那你说秦军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赵王偃问道。
“大王,秦军自三月的函谷关开始,四五十万的兵力,与诸国作战,已经持续了五个月了,在这五个月中,秦军虽然打败了联军,并俘获将近二十万的战俘,但在这背后,必定是巨大的消耗,要知道,无论是秦军, 还是那些战俘,对于秦国的粮食消耗,每一日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郭开道。
“秦国虽然强大,但还做不到以一国之力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作战继续作战下去,否则,秦王政就不会只带来十几万兵马进入我赵国了。”郭开道。
“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秦军下一步,未必回来我赵都,而是撤军了?”赵王偃问道。
“大王,秦军肯定是要撤的,但是,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撤军。”郭开道。
“相国这话是什么意思?”春平君开口道。
“我说的话,真正的意思是秦军有撤军的缘由与可能,而想要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我们还需要做一些事情。”郭开道。
“伱是说议和?”赵王偃问道。
“是,议和,秦王政心中此时肯定也在犹豫,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他撤军的想法。”郭开道。
“秦国胃口之大,可没有那么容易满足。”春平君悠悠地说道。
“那春平君可有什么良策?不要说死战,如果死战能够救国的话,我现在就愿意去,我赵国从来都不缺少敢死之士,但赢了吗?”郭开反击道。
“议和,现在只能议和了,只是这议和的条件?”赵王偃迟疑道。
作为战败者向战胜者祈求议和,那代价必然是庞大的,而赵国现在真的付不起太大的代价了。
“大王,如今肥地以北的数百里地方,有着数万狼族溃军肆虐,我们索性将这些领土割让给秦国,让他们去清剿那些狼族溃兵,到那时,即使秦军还有力量,最终也要消耗在狼族溃兵身上,如此,我们反倒是可以安全了。”郭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