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先生,秦国自孝公先祖变法以来,历朝的相国,除了商君出自法家之外,可没有几人是出自法家,张仪出自纵横家,甘茂勉强算半个道家之人,魏冉与阴阳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后来的范睢更是与法家相去甚远,即使是我们眼前的这位蔡先生,也曾担任过秦国的相国之位,他可是真正的道家中人。”嬴政道。
“哪怕是现在的相国,也从未认为自己的法家弟子,而是以杂家弟子自居,所以,在秦国,出现一个儒家相国,又有何不可?”嬴政接着道。
“相国之位,关于一国的国策走向,不可不重,敢问大王,秦国未来的三十年之中,国策将走向何处?”荀况问道。
虽然在嬴政的身上,荀况看到了前行的路,但那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他虽然想要加入秦国,但那是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的。
这个前提就是秦国未来的国策要与他自身的道有着相合之处,不说十分,最起码也要有五六分,如此才有合作的可能。
否则,若是让他一位的迎合秦国与嬴政,那出现的情况只能是他自己的道不能够有寸进,反而会出现崩溃的情况的。
而若是让他在接受相位的情况下,又要与秦国与嬴政发生冲突,那他又是何苦多此一举。
所以对于秦国未来的国策走向,荀况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此未来才能走的更远。
“关于国策,用言语恐怕是说不清的,倒是有一件事情,可以让荀先生对此有所了解。”嬴政沉吟道。
“大王请说。“荀况闻言精神一震道,因为他在嬴政的话语中听到了一种自信。
“孤在不久之前拿下了一半的赵国领土,如何统治这片新收的领土,但一的照搬秦法是不行的,但是,坚持赵国旧律更是不行,在这片领土中,只能尝试着变秦法以治赵地,但是,如何变,又该将秦法变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一时间很难把握。”嬴政道。
在嬴政说话的同时,蔡泽与荀况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实现中看到了意外。
“荀先生可以以此地为基础,结合着秦法赵律以及荀先生的道来治理这个地方,看看最终是否能够得到让我们都满意的答案。”嬴政接着道。
“敢问大王,您说的这个可变之法是什么法?又包括哪些法?”荀况追问道。
要知道,秦法说是秦法,但其中的篇目之多,不是专门钻研的人根本就理不清,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秦法进行的调整的这个度如何把握,可是一个很深的学问。
“只涉及百姓之间的民法,其它的诸如军法、赋税劳役之法等不能变。”嬴政道。
“原来如此。”荀况道。
嬴政所说的变法范围虽然很小,但荀况却并没有什么失望之色。
因为正是因为嬴政所说的变法范围很小,荀况才能相信嬴政话语间的真实性。
秦国因秦法而强,其中固然有着很多弊端,在眼下,却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嬴政即使能够看到其中的弊端而有心变法,也不会是在眼下这般时间。
若是那样的话,就不是变法了,而是自掘坟墓。
变法,从治民之间的民法进行调整,而且还是在选择新收的赵地进行,却是最现实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决定。
“如此,我倒是却之不恭了,希望我不会让大王失望。”心中已经有着决定的荀况道。
“若是荀先生都要让孤失望的话,大概就没有人能够让孤满意了。”嬴政道。
法有千万种,儒家之于民法的作用,没有人能够比嬴政更了解,毕竟,那可是塑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道德。
第282章 喜怒无常
“既然大王不嫌我已老朽,而委此重任,我又岂会让大王失望,不过,在新附赵地尝试着变法,其间所要必定要消耗巨大的精力,仅仅只是我一人,恐怕意犹未逮,所有,我想向大王求一人。”荀况从嬴政的态度之中,已经看出自己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条件。
“荀先生所说的这个人是韩非吧?”嬴政问道。
“正是韩非。”荀况并无错愕道,他知道,韩非的事情瞒不过嬴政,毕竟,韩非也是嬴政利用某些手段从齐地要回来了,岂能对韩非真的没有一点关注。
“韩非不行,他对孤另有用处。”嬴政道。
“大王?”此时的荀况变成了惊讶。
“孤曾听闻,荀先生门下有两位得意弟子,分别为韩非与李斯,荀先生既然担心自己精力不济,何不将李斯带上,作为弟子之时,李斯虽然不如韩非,但作为助手,以李斯的性情想来要比韩非更为合适。”嬴政道。
在之前与蔡泽的谈论之中,章台宫之中的百家人才,嬴政可是了解到不少,其中就有李斯的存在,这位在章台宫之中,可谓真正的长袖善舞,短短的时间中,倒是让他在章台宫的修书士子中经营出了不俗的人脉。
这样的人天生就属于官场,因为他足够现实,而不是像韩非那般,虽然所有的人情世故都懂,但懂得却不代表能够做到,只因为他放不下心中的那份矜持。
“不知大王对韩非有什么安排?”荀况试探着对嬴政问道。
哪怕从嬴政的话语中听出他对韩非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涉及到韩非生死的事情,却由不得荀况不更加小心谨慎。
“关于韩非的生死,荀先生不用担心,只要他不主动参与到谋反的事情,没有人可以取他的性命,再怎么说,他与孤之间也算是亲戚的关系,至于针对韩非的安排,说实话,韩非是一个适合做学问的人,自然是让其留在这里,做他擅长的事情。”嬴政道。
“整理秦法?”荀况试探道。
“正是,秦法衍化到今天的程度,已经太过繁杂了,需要对其进行整理汇编,增加现实需要的条目,删去不合时宜的东西,这般浩大的工程的主持者,韩非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谁让荀先生虽然出身儒家,但却教出来了一位法家弟子呢?”嬴政的话说到最后已经多出了一丝戏谑。
面对嬴政的调侃,荀况只能报以苦笑,好在他也从嬴政的话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而这才是对他最重要的。
有道家、儒家宗师在面前,自然是让嬴政了解到自己之前还不曾接触过的东西,因此,在三人的谈论之中,时间不知不觉就从中午来到了暮色之中。
而负责为蔡泽送饭的小姑娘再次不期而至。
“你还没有走?”为蔡泽和荀况送上饭菜的公孙丽走到嬴政面前道。
“我为什么要走?”嬴政故意露出不解之色。
“我以为你走了,所以就没有准备你的食物。”公孙丽面无表情地说道。
“那你怎么知道荀夫子会在这里?”嬴政看向荀况身前案几上的食物道,显然是在质疑公孙丽话语间的真实性。
“这我就不知道了。”公孙丽无辜道。
“看来你只能饿着了,在中午的时候,你应该提前告诉我一声才是,只是,现在你只能饿着了。”公孙丽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