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 / 2)

🎁美女直播

道家天宗所秉承的天道理念,归根结底就是顺其自然,而在眼下的这般大争之世,若是一个追求人定胜天的时代,自然是用不上道家天宗的理念的,反而是法、兵、纵横这样的学派最受六国君主的青睐。

“所以,蔡泽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荀况则不一样,他虽然是儒家宗师,但在儒家之中,他的学问是最务实的,当然,这些东西太过高深,我未必真正的懂,但是,有一点我却是知道的。”

芈婵说着故意停顿了一下,随后才又接着道:“如今荀况正在新收的赵国之地中,那里虽然重要,却也不过一郡之地,怎么就能让一家宗师不远千里的赶到那里,难道只是为了以后当一个郡守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荀况与大王之间,必定是有着某种默契。”

“婵儿能够看到这一点,就很不错,要比你的兄长强,本来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只是在权势面前,终究还是失去了应有的眼光与智慧。”华阳太后叹息道。

在华阳太后这数十年的人生经历之中,她看到了太多的所谓英杰人物被权势迷住了双眼,以至于犯下了连普通人都不会犯的错误。

“我现在倒是不用担心你在咸阳宫的生活了,之前我还担心你会被你兄长拖累,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对你,你在咸阳宫的生活怎么样?”华阳太后问道。

“很好啊,要比想象中的还要好。”芈婵说着露出了一副矜持的笑容,但却说着不怎么矜持地话。

“你这个样子啊。”华阳太后看着眼前的芈婵,不由摇头失笑了。

“我之前还曾担心,在咸阳宫的生活会太过复杂,在真正融入进去之后才发现,咸阳宫的生活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和普通人家也没有什么区别。”芈婵道。

“简单吗?在咸阳宫这样的地方,简单就是最珍贵的东西了。”华阳太后道。

“是啊,我本以为咸阳宫会很复杂,并常常会因此而担心,但当真正融入进去之后才发现,那里虽然大,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些事情。”

芈婵说着露出来一副回忆的神色,道:咸阳宫虽然很大,但人却不多,只有红莲,纤纤,明珠,当然,还有一个十分特别的小琴师。”

“不过,听大王的意思,现在的咸阳宫还缺少几个人,我知道他的意思,只是不知道,他说的这几个人到底是谁。”芈婵道。

“这么看来,咸阳宫倒也确实简单。”华阳太后道。

在华阳太后的认知中,后宫这样的地方就没有简单的,人一多什么事情就有了,下边的女人想着爬上去,上边的女人想要挤进去。

“可能是大王喜欢简单吧,他不想在那些事情上浪费什么心神。”芈婵道。

“他却是贪婪,竟然想着拥有最好的东西,你陪嫁的那些媵现在怎么样?”华阳太后问道。

“这个都很好啊。”芈婵有些不解地说道。

在这个时代,贵族女子出嫁,是有着陪嫁的女子的,这些女子可以是亲近的侍女,也可以是族中的姐妹。

这些作为陪嫁的女子在贵族女子嫁入夫家之后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她们是男方的侍妾,也是女方掌家的助手,只要是贵族之家,就免不了这样的规矩,而芈婵作为楚国公主,代表着楚国与秦国联姻,这样的规矩自然也跑不了,而且她的陪嫁之人只会更多。

在年初出嫁之时,芈婵的陪嫁就有着来自楚国的贵族女子,其中就有着她的两个亲姐妹,有着楚国贵族的女子,比如黄家、李家、项家的女子,甚至还有着阴阳家的女子。

“这些人你要掌控好,她们是你以后在咸阳宫立身的根本,无论她们以后在咸阳宫是否能够得宠,都要认你这个主人。”华阳太后道。

华阳太后之所以对于芈婵的夫人身份没有任何的意见,除了她知道不能改变嬴政的主意,以及出身楚国的这些人需要低调之外,同样也是因为芈婵虽然只是一个夫人的身份,但其咸阳宫的地位却是独一无二的原因。

红莲,虽然有着公主的身份,但却不是嫁入咸阳宫的,而是被抢回来了,在其身边,只有自己,其身份在咸阳宫就不可能得到太大的话语权,至于咸阳宫的第二位夫人惊鲵,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其地位虽高,但杀手出身的她,只有自己,说到魏纤纤、明珠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姑祖母,咸阳宫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心思。”芈婵道。

“傻孩子,哪有真正简单的地方,这只是眼下而已,因为大王,你们选择了简单,但是,十几年之后,当你们都有了孩子之后,你们就会因为孩子而选择复杂。”华阳太后说道。

“因为孩子而选择复杂?”芈婵思索着华阳太后的这句话,一时间还是想不明白其中的分别。

华阳太后看着一脸迷茫之色的芈婵,不由叹了一口气。

终究还是太小了,只知道自己的快乐,而不知道其它的东西,自古以来,王宫这样的地方又怎么可能是什么简单的地方。

更何况,嬴政在后宫之中,只立夫人,不立王后,这本身就为未来埋下了一个隐患。

在没有王后的情况下,嬴政的子嗣之中,将没有哪一个是嫡子,而没有嫡子在其中压制,对于那个位置,嬴政的每一个子嗣都有着角逐的资格,到那时,将会是变成一个如何复杂的局面,华阳太后觉得自己已经能够想象的到了。

也许,等你真正长大的时候,在身份之中多出来一个母亲的身份是,鲵大概就会明白了吧。

华阳太后想着不再多说什么,而是主动转移话题道:“大王这两天去了什么地方?听说,我在昨天还听到他的车架离开咸阳的消息。”

“去关中渠那里了,听说了关中渠修成了。”芈婵道。

“终于修成了吗?”华阳太后意味莫名地说道。

她显然明白关中渠对于秦国上下的意义。

第310章 实在与浮夸

八年前的秦王政元年,在吕不韦的支持下,嬴政采纳了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在关中主持兴修关中灌溉渠。

它位于咸阳之北,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

关中渠利用关中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的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

秦国上下为了修建这道关中渠,全年都有十万的百姓再次服役,足足用了八年的世间,才将这座对于秦国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灌溉渠彻底修成。

在礼泉县东北的普通的山口,关中渠的起点之处,嬴政在一众甲兵的环卫之下,立于山间,看着已经修成,即放下水闸进行通流的关中渠,一时间也是思绪莫名。

由此关中渠,秦国在五年之中就可以积累下足以覆灭五国的军粮。

距离那么一天已经不远了。

在嬴政的面前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在他这个年龄已经算是一个老者了,而其皮肤黝黑,脸上更是有着不少的皱纹,使得他看上更加的苍老。

这个人就是郑国,当年韩王亲自制定出的疲秦之计的执行者。

在九年前,即位不久的韩王安为了稳住韩国的局势,想到了自认为是可以安国的妙计,派出郑国进入秦国。

对秦国上下出售关中渠的概念,以此来让秦国将人力物力投入到关中渠的修炼之中,从而减少秦国对韩国的压力。

这般的一个妙计,无论是愚蠢还是精明,如今对于韩安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他在嬴政为他一家上下准备的府邸中,过的很安静,也很快乐。